那七份市場調研報告,莫凡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看了一遍。七份報告加起來還不到三百頁,以他的極限閱讀速度,其實用不了五分鐘就可以看完。當初在陳偉傑那裡看的那份標書有七百多頁,其中還有兩百多頁的圖紙,他全部看完也不過才花了一刻鐘的時間。
不過這一次他看得比較慢,因為在看的同時,他還需要對報告的內容進行梳理分析,從中得出自己的判斷,然後將重要資訊和關鍵性資料寫在紙上,這樣就會比較耗費時間。林若熙看的,便是他記錄下來的這些內容,輔以他的口頭說明,報告正文一個字都沒有看。
在這個過程中,莫凡就像是一臺高效資訊處理器,經過複雜的推理運算之後,直接將結果反饋給林若熙,省去了她閱讀分析的過程。
兩人在一起共事了這麼長時間,工作中的默契度越來越高,對很多事情的觀點、判斷相當一致,只是在涉及具體的執行方案時偶爾會出現分歧,但也只是輕重緩急之分,不會出現原則性的對立。
正因為如此,林若熙才能夠毫無保留地直接採信莫凡的分析結論,這和她自己去閱讀分析一遍並無多大差別,她想要看到的東西,莫凡都不會落下。
同時林若熙也知道,莫凡需要看到哪些東西。在聽安以勤介紹新產品的評測結果時,她所做的記錄就是用來給莫凡看的,內容不光是文字,還繪了表格和草圖,將所有關鍵資料都記了下來。有了這個東西,莫凡雖然漏掉了安以勤的講述,但仍然能夠對海天電子的新產品有一個清晰全面的認識。
兩人完成資訊交換之後,事情並沒有結束,實際上這才剛把準備工作做好。
以何惠銘等人的能力,解讀這七份市場調研報告,並對市場狀況做出正確的評估,絕不是什麼難事,無非是花的時間比他們多一些。
問題在於就算對市場有了充分的瞭解,也不能保證據此做出的決策就是正確的,因為市場上的需求量與企業的銷售量是兩回事,哪怕就是完全壟斷市場,也還有一個消費週期問題。簡單地說,對海天電子的生產計劃產生直接影響的不是市場上的需求量,而是海天科貿的銷售量。
所以林若熙和莫凡需要對新產品的銷售形勢做出準確的預判,拿出能夠實現的銷售計劃,這樣才能為海天電子提供最有價值的資訊,協助何惠銘做出最適合於公司發展的決策。
對於海天科貿來說,這也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
由於新產品是針對比較極端的工作環境設計的,面對的自然也是那些有特殊要求的客戶,這就意味著海天科貿現有的客戶群體不會成為新產品的消費者,公司需要為新產品的市場開拓建立新的銷售渠道。
林若熙對海天電子的新產品研發工作還是比較瞭解的,因而提前考慮過這些問題,此時便將她的想法提了出來,結合著市場調研的情況,與莫凡一同進行探討。
這一次海天電子選取的七個省市的市場作為調研目標,是很有針對性的。除了浦海及周邊的江南、江北兩省之外,還有遼東省、魯東省、中原省和嶺南省,不僅南北中全都有,而且均為工業比較發達的省份,都是新產品的潛在客戶比較密集的區域。
以海天科貿現在的情況,還無力同時兼顧這麼大的市場,海天電子的產量短時間內也無法滿足這麼大的市場需求,所以需要結合自身情況,作出切合實際的決策。事情需要一步一步來做,妄想一步登天的結果常常是摔得很慘,甚至有可能摔死。
林若熙和莫凡經過一番論證,確定了初期的市場開拓規劃和任務目標,至於具體的執行步驟和方法,就是以後討論的事情了。
他們兩個討論時,何惠銘等人就在旁邊聽著,雖然基本上只聽了個尾巴,但卻不難發現,這二人還真說不上誰是主導,在制定公司的發展計劃時,兩人發揮的作用同等重要,並且表現出了極高的默契度。
隨後林若熙將規劃的內容作了整體綜述,這就是會上的正式發言了。聽取了她意見後,何惠銘說:“新產品的上市日期,就照林總提出的規劃來做。安部長,侯廠長,你們掌握好時間,儘可能地做好生產線最佳化工作,明天給我一份目標計劃書。”
安以勤和侯凱傑都點頭說:“好的。”
鍾彥說:“何總,科寧電子給我們發來了一份新的意向書,希望我們能為他們在錢州的新廠提供三種元件的供應。根據他們預計的訂貨量來看,如果我們達成這項合作的話,原來的減產計劃就要修改了。”
何惠銘說:“你儘快就此事整理出一份報告給我,下週一的會上我們詳細討論。”
鍾彥點頭說:“好的。”
何惠銘說:“今天就到這裡,散會吧。”
鍾彥、侯凱傑、安以勤三人站起身來,對林若熙和莫凡微笑點了下頭,一同離開了會議室。
莫凡見林若熙坐著沒有動,也就沒有起身,只聽她與何惠銘探討起了產量協調問題。
在談下了一個省代理之後,林若熙就放緩了公司發展的腳步,現在銷售部人員不整,網購部只有個空架子,她卻不急著補充人手,莫凡原也想到可能是海天電子這邊的產量達到了一個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