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主意不錯!”
“等生祠建好了我一定天天去上香!”
楊大貴也覺得這個建議可行,便召集了村民們到祠堂開了個全村小會。
現在村長楊金山身體還在休養,所以村裡的一應事務由兒子楊大貴負責。
楊大貴待人接物是楊金山言傳身教出來的,早已經是能頂事的大男人了,自打他接手了村裡的事,村民們沒有不服氣的。
所以他提出想給虞夏建生祠的事後,村民們都紛紛同意了。
“咱們村好不容易苦盡甘來了,這都是村長跟虞姑娘的功勞啊!我提議給村長也建個生祠,保佑他早日康復!”
楊金山卻是不同意給他自己建生祠,他覺得他只是個普通人,受不起那麼大的香火,再說他是楊家人,已經在羊頭村的祠堂有名字了,沒必要再另外給他建一座祠堂。
村民們一想也是,那些個香火鼎盛的祠堂都是有大功德的人才能享有的,那些被供奉起來的無一不是高人,有的甚至位列仙班,楊金山雖然為羊頭村帶來了好日子,但畢竟是普通人的血肉之軀,怕是壓不住這份福澤,反而害了他自身。
所以最後還是定下為虞夏一個人建座生祠。
羊頭村的村民們勤勞肯幹,上次虞夏又把從馬賊身上搜刮出來的值錢的東西都給了他們,所以現在並不缺錢。
他們請來了好的泥瓦匠,買了上好的青磚壘房,又請來擅長畫畫的書生,根據他們的描述把虞夏的模樣畫了下來,隨後又拿著畫請了厲害的匠人,給虞夏做了一個彩色的泥塑像。
虞夏的生祠在一個黃道吉日上了梁,掛了紅,村民們又讓楊金山代表他們上了第一炷香,一個生祠就正式落成,開始接受香火了。
此後的每一天,村民們都輪流過來上香,只要見前面的香火要滅,就立刻續上新的,好幾個月過去,香火竟然從來沒有斷過。
他們卻不知道,香火的青煙嫋嫋升騰,飄向塑像之後並沒有停歇,而是一絲一縷地向那棵銀杏樹飄去。
地宮中,虞夏躺在石階前的廣場上一動不動。
她緊緊閉著眼睛,在做一個很漫長的夢。
她夢見自己被一股極其濃郁的怨氣包圍,身後追著狂怒的雷霆。
可是她的速度更快。
怨氣裹著她撕破了黑夜,投入到了刺目的光明中。
“哇哇哇……”
她覺得自己的身子被拎了起來,有人在她屁股上輕輕打了兩下。
“你家這丫頭可算是哭出來了!”有一個婦人驚喜地說。
“這丫頭給咱們帶來了好運呢!連續乾旱了這麼久,她一來,就下雨了!”
“我還擔心你嫌棄她又是個女兒呢……”
“哪能呢,只要是咱們的孩子,兒子女兒我都喜歡。”
“咱們給她起個什麼名字?”
“大丫頭叫‘春’,那她就叫‘夏’吧。要是以後還有女兒,就叫‘秋’、‘冬’。”
“那要是還有女兒呢?”
“那就從二十四節氣裡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