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夏開啟了自己親自背了一路的另一個包袱,瞧見裡頭的東西,動作頓了頓。
裡頭除了上好的文房四寶、武陵硃砂、黃藤符紙、狼毫銀筆、定坤盤還有各色丹藥之外,還有一隻平平無奇的烏色木簪。
木簪簪身有些曲折仿若樹的枝丫,頂上一朵造型簡單的梅花含苞待放。
這是虞春給虞夏買的梅花木簪。
虞夏雖然沒戴過,但卻一直帶在身邊。
此次離家,卻恰巧把它也帶了出來。
虞夏盯著梅花木簪看了半晌,嘆了口氣,把畫符需要的東西拿了出來,又把包袱都收好,不再看裡頭的東西。
雖然半年沒畫符,卻也不算荒廢,這半年裡,虞夏跟著陳道人走遍了南陽,見識了許多奇妙的山川風貌,頓時有了一個新的想法。
符,本就是取自然之道融於紙上。
假如這森武大陸是一張紙,那麼山川湖海,就是畫在上邊的紋路。
那水、那砂石、那飛鳥走獸、甚至是人,所有活動著的,便是遊走在紋路間的元氣。
這一切,組成了全天下最大、最雄壯的一張符。
虞夏拿筆沾了點墨,在紙上寫下“風水”二字。
想了一會兒,又在另一邊寫下“符”二字。
風水,是要“乘生氣”,“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聚“氣”使之不散,行“氣”使之有止,透過人為的手段讓“氣”聚氣依照自己的想法執行,這叫風水。
符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天地自然之氣,也是風水之“氣”,把“氣”收納於小小的一張紙上,透過紋路,使其發揮自己想要它發揮的作用,這就是符。
虞夏忽然又想得更多了一些。
無論是山川河海,還是符上的紋路,或者是陣法,其實都是有一定的脈絡的。
這些脈絡把元氣織在一張網裡,使“氣”流轉貫通,需要“放”的時候,便會向外釋放出它所蘊含的威力。
其實同人的修行是對應的。
人的體內也有一張“網”那是人的經脈,執行的“氣”,便是玄師賴以施展法術的元氣。
而符本身,不就是對應人體的構造才有的“符頭”、“符膽”、“符腹”、“符腳”麼?至於符的“主事神佛”,就好比一個玄師所修煉之“道”,決定了這張符的作用。
虞夏想著,又在紙上寫下了三個字。
“天”、“人”、“法”。
這三者之間,其實是相互對應,又相互聯絡的。
難怪玄門之中會有“萬法歸宗”這樣的說法。
虞夏的眼睛越來越亮,嘴角的笑容也越來越大,體內不由自主開始運轉起《正易心法》來。
正酣然睡著的陳道人忽地睜開了眼睛,沉著臉屏息分辨了下隔壁的動靜。
“我*她娘嘞!好不容易讓她跌落了一個品階,怎麼這麼快又晉升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