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在所有人目瞪口呆中,僅用了兩天的時間,便在那兩塊租下來的田地中間,搭建了一棟略帶西式風格的歐美小木屋。
並且還順帶做了一些做舊措施,要不是村裡人親眼看見是新搭建的,如果是第一次來的人,一眼看去,恐怕還會以為那座木屋已經建了很久了呢。
搭建好木屋之後,工作人員還在木屋前,兩塊菜地中間,修出了一條小道,還零散鋪上了一些鵝卵石,並在兩旁,栽種上些許花草。
僅僅幾天的功夫,原本正兒八經的農家菜地,變成了略帶古風的歐美田園風光。
而除了菜地的變化,山頭上和小溪兩旁,電影團隊的工作人員也略作修飾,加了一些點綴。
山頭除了原本的一些大石頭外,老外工作人員還運來了一些極為逼真的道具石頭,看著寒光森森,重似千斤,實則泡沫做的,一個人都能舉的起來。
小溪裡則被工作人員買來了幾十條小魚放養了進去,一下就讓平靜的溪水,顯得更加活泛了幾分。
然後就在準備工作全部完成後,電影的拍攝終於開始了。
電影開拍,然後村裡的老人興致勃勃的前去圍觀。
事實上,在開始拍攝前的準備階段,每天都有不少老人前去好奇觀看,畢竟拍電影這種事對村裡平常就連拍照機會都不多的老人來說確實算得上新鮮事。
沒見過嘛,尤其這還是外國人拍電影。
而對此現象,電影團隊的導演也沒有制止和反對,任由大家觀看他們工作和拍攝。
僅提出了兩個要求,第一,他們拍攝的時候有拉出一條安全線,大家觀看的時候絕對不要越過安全線。
第二,因為現在電影還在拍攝初期,是保密階段,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拍照,也不要把他們的拍攝工作宣揚到網上去。
僅此兩點。
對此,村裡老人自然同意。
不越線,這很正常嘛,反正他們也就是看個熱鬧,又不是想參與進去,遠遠的看著就行。
至於拍照和傳到網上去。
先不說村裡老人大多用的都是老年機,有拍照功能的都不多,更別說上網了,很多老人甚至到現在,都還沒有接觸過網路。
網上衝浪對他們來說,技術要求著實太高,也許這輩子他們都學不會了。
於是就這麼的,兩方人和諧的相處在了一起。
電影團隊專心一致的努力著拍攝工作,而村裡老人則笑呵呵的在一旁看著洋人拍洋電影。
而張坤……則老老實實的待在他的診所。
張坤沒有去湊這個熱鬧,不是說張坤不喜歡或者說不好奇電影人到底是怎麼拍電影的。
但是,張坤終究是一個喜靜不喜動的人,他不喜歡太過熱鬧嘈雜和人多的地方,張坤更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待在一個地方,看看書,或者上上網。
比如,診所就不錯。
至於看怎麼拍電影,在診所遠遠的也能看到嘛。
而且,實在好奇的話,拍攝現場老媽也有去,晚上回去問老媽就是了。
張坤抬頭望了一眼診所外遠處,小溪旁的拍攝場地,嘴角露出一絲輕和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