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把議事廳的牆漆再重新粉刷一遍,然後還要做幾個隔斷和小間,電路和水管也需要重新鋪就。
不過總得來說都是些小問題。
而做這些活計,張坤甚至都不用去外面找人,村裡就有大把能幹這些活的。
雖然村裡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或者經商了,但或多或少還是會有一些年輕或者中年的,捨不得離家的留在家裡,做點土建,木工,刮牆漆之類的活計。
這點事,張坤老媽一個電話過去,那自然是沒問題啊,就算手裡有活的,也先停兩天,優先把張坤診所的事幹了。
對診所的佈局張坤也有所思考,三間門面房,最左側做藥品櫃,注射室,中間則是診療處,病人休息和打點滴的地方,最右側則放上兩張病床,就差不多齊活了。
按照這個佈局,然後一點一點設計和修改。
就這麼的,張坤的診所開始一天天變化了起來。
而村裡出了這麼大動靜,自然是弄得人盡皆知,這議事廳又是在村口。很快,村裡所有人就都知道了,王家那小外孫,叫張坤的,要在咱村開診所了。
於是,平時沒事的時候,村裡老老少少便都會圍在議事廳外面,好奇的看著裡面一片忙活。
就連李波濤也會時不時的過來轉兩圈,看看能不能幫點什麼忙,王鎮長那句換人來乾的話是真嚇到他了。
雖然他不知道王家和王鎮長之間到底有啥關係,但是此時此刻,想辦法和王家緩和一下總是沒錯的。
雖然這麼做讓他在村子裡有點威望大跌,不過天大地大,屁股底下的位子最大。
官都要沒了,還要啥面子。
而這些日子,外婆和老媽臉上的笑容,那真是從早到晚的合不攏嘴,時不時就有人和他們誇兩句,直把張坤都快誇上天了。
在農村,能上大學就是大部分人認為的出息了,而能做醫生更是大出息。這不,現在人家都還自己開診所了。
老媽和外婆聽著,簡直比他們誇自己還要高興。
而瞧著老媽和外婆從早到晚停不住的笑臉,雖然這段日子忙的四腳朝天,張坤也感覺,值了。
就這麼的,議事廳一天天變化著,慢慢從一個村民議事的場所變化為一個診所模式。
而此時,一些醫療裝置,藥品,還有器材也開始慢慢送入。
這些東西,張坤自然也是拜託了吳建業幫忙,他是人民醫院院長,自然會有自己的渠道。
而透過吳建業聯絡來的東西,不僅是價位上要便宜一些,而且質量和效果上肯定也要好一些。
就這麼一直忙活了二十多天,然後診所開始變的像模像樣了起來。
張坤看著煥然一新的診所,一直忙了二十來天的疲勞頓時一掃而空,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一切準備就緒,然後可以開始準備開業了,自己的第一家診所。
……………………
ps:哈哈,謝謝大家,讓我們一起慢慢變老。
最快更新無錯閱讀,請訪問.
手機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