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生鑑定收藏了許多書畫、珠寶、玉器、瓷器等歷代文物,並記錄在案,流傳了下來。
以中國考古界公認的說法就是,乾隆皇帝不僅是一位狂熱的文物收藏愛好者,而且其本身也是一位最頂級的文物鑑定專家。
僅此一點,就奠定了乾隆皇帝在中國考古界,獨特的地位。
用現在十分流行的說法就是,乾隆是所有皇帝中最懂文物鑑定的專家,而在歷史上所有頂級文物鑑定專家中,唯一做過皇帝的。
因此,不管是因為歷史同行中有這麼一位做過皇帝的與有榮焉,還是其他原因,總之,乾隆皇帝在中國考古界的地位確實異常特殊。
而這樣的緣由,造成的結果就是但凡文物上面有乾隆的題字題詩,總會讓這件文物的收藏價值大增,而受到文物市場的追捧。
比如說,我們中國頭號國寶之一的《清明上河圖》,說實話,在宋代名畫中,比《清明上河圖》好的畫還有很多,但為什麼這件作品就偏偏嶄露頭角,成為現在家喻戶曉的名作?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上面有了乾隆的題跋和印章,特別是那個“乾隆御覽之寶”的印章,讓這件宋代作品的價值,達到了連文物專家都無法理解的超高地位。
所以一聽到張坤說,這件杏林春燕圖碗上居然有乾隆的御筆題詩,溫志明也不免驚訝了一下。
因為如果乾隆的題詩是真的,那麼只要這件杏林春燕圖碗品相不是太差,那麼這價值,起碼就是幾百萬以上,而如果儲存完好,一件精品清乾隆御製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價值就很難估算了,上千萬那是妥妥的,搞不好還得是幾千萬。
雖然燕京博物館每年都會收到不少民間愛國熱心人士的文物捐贈,但是價值有可能上千萬的如此重寶,幾年也難得有一次。
所以,即使以溫志明那一般情況下都是淡淡冷冰冰拒人於千里之外樣子的傢伙,現在也不由勉強擠出一絲和藹的聲音。
因為一件乾隆御筆題詩的杏林春燕圖碗,已經足夠讓他好好接待了,如果是真的話……。因為每年燕京博物館收到的捐贈文物,其中有不小几率是贗品。
這並不是捐贈人有意為之,而是說實話,古玩這個行當,頂級的鑑定大家也就那麼幾個,不是所有人都能絕對的分得清文物的真假。
對他們而言,他們確實是報著好心,愛國,甚至花費不菲,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買回來,只為了捐贈給國家。
奈何,受限於眼力問題,打眼了,吃藥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心意是好的,這個肯定是要認的,最終只能是博物館方面哭笑不得。
接受了捐贈之後,展覽不是,不展覽也不是,更不能當著人家的面說這是贗品,博物館不收。
總之呢,因為種種原因,溫志明說話的聲音溫和了不少,但是也還沒到了熱烈的程度。
“明白了,好的,半個小時是嗎?好的,我在博物館門口掃榻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