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神級漁夫> 正文 第744章 瓶子森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744章 瓶子森林

奧羅格蘭德其實異常的荒涼,尤其是蕭鵬他們所在的這個叫做海倫德爾的地方,根本就看不到幾家人煙。更新快無廣告。但是海倫德爾有一個只要經過六十六號公路,都會進來看看的地方:馬路旁邊一個明顯的大門,一個車輪,一個鐵牛,一個三叉戟的樹狀鐵架,上面掛滿了瓶子。這就是傳說中瓶子森林。

關於瓶子森林,應該說是一個拾破爛的老人和他藝術範的兒子有關。在奧羅格蘭德的居民,一直都有收廢品的習慣。海倫德爾有個姓郎的一家人,老朗在小郎很小的時候,就帶著小郎外出在沙漠撿人丟棄的東西,各種廢品,各種瓶子,別的垃圾可以賣錢,瓶子不好賣,就放在那裡堆積著。

後來小郎長大了,去當了海軍,結婚生子。但是他這撿垃圾的習慣一直沒有放棄。積攢了越來越多瓶子,等他退休後,為了紀念死去的父親,在地上豎起了一根一根的鋼管,把一個一個的酒瓶子插在這些鋼管上,幾十年積攢下來的瓶子,就這樣讓他建立起了一個瓶子森林,自娛自樂。

儘管這裡偏遠,但是這個奇特的瓶子森林還是被往來的遊客發現,並且宣傳了出去,變成了六十六號公路上一個奇特的景觀,每個路過六十六號公路的人,都會來這裡看一看。而且這裡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今年琴島國際啤酒節的會場附近,也建立了一個類似的瓶中森林,當然,比這裡規模小多了,琴島那邊也就是十幾棵瓶子樹,而這裡至少幾百棵瓶子樹。佔地幾萬平米。

蕭鵬把車停好,幾人一起背起行李包走進這個奇妙的瓶子森林裡。蕭鵬拿著相機拍個不停,走到這裡,感覺就像是穿越到另外一個世界,各種各樣的廢棄物變化了奇妙的藝術品:幾十年前的印表機、廢棄的老槍、破爛的吉普車,點綴在五顏六色的瓶子做成的森林裡。每棵樹都有自己獨特的設計,都有不一樣的小心思,都有自己獨特的標籤,置身其中,會有誤入另一個時空的感覺。

而喜歡繪畫的艾米莉亞更是開心的眼睛都不夠用了:“蕭鵬,我們晚上可以不可以在這住一晚上?”

蕭鵬笑了:“沒問題,我這就把帳篷支好。”

阿蕾西問道:“你們住在這裡?那我呢?”

蕭鵬無語道:“你要離開?那行,等我一下,我把摩托車搬下來。”說完蕭鵬跑出去,找了個墊板,還真把摩托車給推了下來:“搞定!阿蕾西,這下沒問題了!”

阿蕾西一副無語的表情看著艾米莉亞:“艾米莉亞,你一直和這麼沒有紳士風度的人在一起麼?這人也太無趣了吧?”

艾米莉亞小聲道:“呃,好吧,我也不知道他為什麼這樣,可能跟你差點撞到他有關吧。”

艾米莉亞說對了,其實還真跟阿蕾西差點撞到蕭鵬有關,蕭鵬差點因為她的莽撞暴露自己的秘密,能不生氣麼?所以才句句話嗆他。

瓶子森林裡,傳來吉他聲,蕭鵬循聲望去,在瓶子森林的一側有一輛房車,已經有人坐在那裡彈琴娛樂了。瓶子森林對所有客人都是免費的,在這裡沒有門票,不用交費,歡迎旅人隨便參觀,當然,如果你在這裡捐款的話,可以拿個專門的玻璃紀念品。其實就是個小圓形玻璃燈泡,也沒有什麼標記,和馬路上買的基本沒啥兩樣,也就是個心意。

彈吉他的是個六十餘歲的男人,和三個女人坐在一旁,一個歲數較大,兩個歲數比較年輕。男人的吉他水平不錯,幾個女的都穿著波西米亞風格的衣服坐著傾聽,看上去倒是很優雅,但是看幾個人的表情都有點古怪,一副懶洋洋的樣子,這是大白天喝醉了?

“他們是嬉皮士。”阿蕾西小聲說道。

“現在米國還有嬉皮士?”蕭鵬滿是疑惑的問道。蕭鵬可是看過報道,‘嬉皮士文化’那可是四五十年前的一種流行文化,概況起來說,就是從六十年代開始,西方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蔑視傳統,廢棄道德,有意識的遠離主流社會,有一種不能容於主流社會的獨特生活方式,來表達他們對現實社會的叛逆,被人稱為嬉皮士。恩,完全可以理解為華夏的‘殺馬特’‘非主流’之類。

搖滾樂和毒品,是他們生活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曾經在採訪一位嬉皮士關於毒品的看法時,她是這麼說的:每個人都應吸毒,就連兒童也應如此,他們為什麼不能早一點覺醒,非要等到老呢?人類需要徹底的自由,上帝就在那裡,我們需要消滅虛偽、欺詐、欺騙,重新回到我們兒童時所具有的價值觀念的純潔中去。

放到華夏,這樣的混賬女人就該槍斃一千次!讓兒童吸毒?虧尼瑪想的出來!難怪看著那幾個人懶懶散散的,這尼瑪是抽飄了啊。

阿蕾西回答了蕭鵬的問題:“當然了,喬布斯在世時候都說,他是嬉皮士,他和他所有的同事都是嬉皮士。其實嬉皮士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在這些人眼裡,生活不僅是工作、家庭、財產、職業,它更豐富,就像硬幣還有另一面,雖然大家嘴上不說,但在生活的間隙,尤其是在不如意的時候,我們都能感受到某種衝動,許多人想找回生活的意義。嬉皮文化其實不僅僅單純是毒品、酒精和性,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像我們現在這樣的旅行,不是也是屬於嬉皮文化麼?”

嬉皮士在米國發揚光大,但是要說其起源,細算之下,竟然是源自社會主義前蘇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西方爵士樂、搖滾樂剛開始以走私的方式進入蘇聯,那個時代的年輕人感受到來自大洋彼岸的音樂併為之沉迷,但是前蘇聯時期社會物資短缺,以及音樂裝置落後,想買到唱片太難了。不過戰鬥民族的前輩們也有辦法,用醫院廢棄的X光膠片剪圓,在上面刻上西方音樂專輯,一張BONEMUSIC就這麼出現了。然後在暗地裡拼命傳播著。儘管前蘇聯政府打壓的厲害,但是這也阻止了不了這些蘇聯青年的熱情,天天抽菸喝酒泡妞,聽著另類的音樂,穿著不太社會主義的服飾,終日聚會聽音樂開party。

華夏也有過這麼一段時間也是,那段時間的年輕人,咳咳,也就是蕭鵬這代人的父輩都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穿喇叭褲,留長髮,彈吉他,下舞廳‘拍婆子’。王朔的書就是記載那時候的故事。現在想來,其實它們都是屬於嬉皮士。

不過蘇聯和華夏的嬉皮士已經留在歲月長河了,一個個成家立業,有了新的生活,只有偶爾出現的‘非主流’,但是米國不同啊,人家窮人福利好,該怎麼嬉皮就怎麼嬉皮,反正餓不死不是麼?所以也和摩托騎士一樣,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目前在米國,還有很多嬉皮士,追求這種自由的生活,關鍵還是因為餓不死慣出來得毛病。。。。。。

一曲完畢,蕭鵬鼓掌示意,幾人跟蕭鵬等人揮了揮手打了個招呼,蕭鵬就忙著支帳篷了,艾米莉亞忙著在畫畫,而阿蕾西。。。。。。忙著各種自拍。

蕭鵬拿出便攜烤爐,這次買了那麼多調料,可不能浪費,摩托車上兩個車載冰箱,其中一個可滿滿的都是食物。吃飽了才有力氣繼續上路不是?

米國人是離不開吃燒烤的,不過蕭鵬可不不會使用米國的燒烤方式,米國人吃燒烤吃得多是多,但是論起口味來,還是華夏風格的燒烤更加的好吃。

其實有人說,米國的BBQ比華夏的要粗糙簡陋的多,這應該有一定誤解,米國的烤肉可以按照地域和燒烤風格分為好多不同的種類,而蘸料的講究勁絕對不簡單,不同肉類烤法也不同,但主要的區別是米國的烤肉更多用大塊肉慢慢燻烤,而華夏燒烤主要是切成小塊肉串起來快烤。

像加州這邊的烤肉風格,蕭鵬是很不喜歡的,他們烤肉喜歡用醬汁醃過再考,久而久之,大家只能記得他們的醬了。華夏雖然烤肉也要先醃一醃,但是絕不會像他們那樣滿是醬味。

不過蕭鵬卻主要準備的是羊肉和牛肉、雞肉,豬肉並不多,因為米國這邊,豬肉真的真的真的很難吃!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說三遍!首先第一,米國豬肉幾乎都是用激素催起來的,第二,米國養豬不像華夏那麼講究,在華夏,為了去掉豬肉裡面的腥味都會把公豬閹割了來養,在米國,這叫不人道,不能這麼做。所以米國的豬肉那叫一個腥臭。

但是蕭鵬還是買了一些豬肉,倒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煉神奇的豬大油,燒烤時候抹什麼油最好吃?必須是豬大油!

就像當時電視節目裡,華夏大廚和法國大廚對戰廚藝,法國大廚知道華夏人做飯離不了油,直接把油給搶了,不讓華夏大廚用油,結果華夏大廚更乾脆,直接煉了一塊豬大油做飯,搞得法國大廚直喊他作弊。

豬大油最大的特點,就是香,當蕭鵬這邊烤的差不多的時候,艾米莉亞也不畫畫了,阿蕾西也不自拍了,幾個披頭士也湊了過來。

“你這肉烤的真不錯。”蕭鵬背後有人打招呼道。

蕭鵬回頭一看,倒也樂了:“嘿,你怎麼也在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