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主君如此,又如何能不甘願為之赴死?
而這一出君臣相宜的場面,一旁作為見證者的中行固也是感慨頗多。
並且牢牢將這一幕記在心裡,準備等到夜深人靜時揮筆載入自己那本無人知曉的實錄之上。
人嘛,總得有點愛好與念想。
自從中行固不再執著、急切於向那些人復仇,他的人生彷彿一下子空落起來。
直到某日,他從六扇門那些暗子用來記載情報的【無常簿】上尋來靈感,開始將每日一些見聞記載下來。
有時一句話,有時一件事,有時則是一些感慨。
時日一長,看著那越來越厚的錄事簿,中行固忽然迸出一個念頭。
‘我今日之所書,待將來時日變遷、歲月更迭,豈不就成了過往之歷史?’
‘若等到來日後人翻閱今日之故事,亦當真知我中行固之名!’
這般念頭一起,便再也停不下來了。
中行固心中那股曾經被摧殘、埋沒的豪情與野心,也逐漸重新復甦。
他要將今日所見所聞,全都記載下來,然後編寫成簿,以方便後人翻閱!
而隨著中行固不斷將之前記載的那些瑣事零碎整理,重新書寫。
他又感覺這麼寫不但有些沒頭沒尾,而且依舊凌亂不堪。
於是在尋訪了一些陷陣老卒後,終於在某個萬籟俱寂的深夜,提筆在開篇寫下。
【大雍太康五十九年,秋】
【上初臨陣……於危亡際,上執銳呼曰……遂挽傾覆……】
【時校尉公孫隨陣……拜上別部司馬……】
在補足了某些缺失的小段過往後,接下來的過往故事,就順暢許多了。
因為當初的那一段過往之故事,他也是親歷者。
而他筆下所書的那個‘上’,當然也不是旁人。
正是他中行固甘願為之效死的主君韓紹。
故而這本承載了中行固不少意趣與野心的書簿,實際上卻是圍繞韓紹一個人而存在的【實錄】。
而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中行固筆下素材的韓紹,在與李靖一陣君臣交心後,見中行固目光灼灼地看著自己,不禁有些惡寒與不解。
“老固,你對那蕭裕擔任親衛營新統將有意見?”
中行固聞言,趕忙收回心神。
“君上洞若秋毫,用人不疑,老奴並無意見!”
韓紹蹙眉瞥了他一眼,總覺得這老狗在自己背後偷偷摸摸搞了什麼小動作。
但他沒有證據。
再加上他對這老狗的忠心還是信任的,故而也沒往心裡去。
在解決完親衛營新統將的事情後,也算是了卻了一樁心思的韓紹,隨即又望向另一邊的周玄。
“這幾日就算了,年節過後,孤會將此戰繳獲歸入府庫。”
“等到戶司將之整理、造冊,你再協助兵司先將陣歿將士分發到位。”
活著的將士能等。
死去的將士卻是不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