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村並不是在京城周邊,這幾年也發展起來了,不過到底和京城那邊的人還有一些差距。私家車有的人家也不算多,若是有,大多數人家會選擇放在門外炫炫富。
紀家也算是有點名氣的一家了,畢竟老二紀春林在京城是有名的大學教授,這可是長足了老紀家的面子,這不今天是除夕,已經有村裡的不少人過來打打招呼,聊聊天,希望和老紀家交好下去,將來萬一有什麼事,還能讓人家幫襯幫襯。
村裡人就算再淳樸,這點心思也是有的,這個社會就是這樣,有人脈總比沒有人脈強的多。
這會兒紀家一大家子坐在院子裡吃飯,前兩天陰雨綿綿的,到了除夕,老天像是感應到了一般,到了八九點就開始放晴,到了大中午太陽更是高高掛著,人們都更寧願坐在院子裡頭曬曬太陽,只要一個團聚,可比什麼都好。
老二一家仍舊沒有回來。
圍坐在老人身邊的有老大家老四家老五一家,老六也就是小女兒一家沒有過來,在男方家裡,要到初二才過來。
老三早夭了,所以家裡的壯丁就是老大老四老五,老大是個地道的農民,話雖如此,不過人勤快,每年收入也稍有可觀,這會兒看著老孃一臉的惆悵,也只得把筷子擱在一邊,嘆了口氣:“媽,你還在想老二呢?他早上不是也打了電話說今年還和去年一樣,過年就不回來了,再京城過過嗎?”
老二不回來,寄了五千塊錢回來,也算是孝順了。可是更多時候,老人家想要的並不是錢能解決的,想要的不過是子孫團團圓圓。紀春林也想回來過年,可是妻子女兒一個兩個都不想回來,不是嫌棄老家住的不舒服,就是覺得和老人沒有共同語言,他要是一個人回來,難免有些尷尬了,所以才選了一個最折中的方式。
希望五千塊錢能讓老人家買點東西吃穿,過的更好一些,算是他的一份心意。
老太太沉默了也不說話,臉色不算太好,坐在她旁邊的紀老頭抹了一把臉,抿了口酒水:“老二家裡忙,你也別多想……等有時間了,你還愁他不回來。”
話是這麼說,可是老二的確有些年沒回來了。老太太嘀咕嘀咕了幾句,“我知道,不過再忙我不信過年還要上班?肯定是他媳婦兒不肯回來,前兩年回來過,他媳婦兒就是不肯睡家裡,說是床板硬睡著不舒服,家裡有雞鴨味道衝,她們是文化人,和我們這些大老粗不好說話!早知道那樣,我還不如當年讓老二娶個村裡的娘們兒,也比那女人好!”
雖然婆媳婆媳,這是亙古不變的一個話題,不過紀老太太也不是不講理的人,對老大老四老五家的兒媳婦都好的很,可是唯獨對老二家的那位不大看好。
方有蘭是這幾個兒媳婦中出身最高的,家裡又在京城,而且現在她也是政府的科員。不過正是因為這樣,方有蘭才會在她面前拿喬,讓她很不滿意!尤其她那孫女兒薇薇,難得過年回來一次,卻嫌棄家裡髒,硬是大晚上逼著二兒子開車回了京城,不願意住在鄉下。
這些老太太都記著!人老了,可是記性不老,雖然二兒子家的另一個不是家裡生養的,不過老太太對她的感情還比親生孫女兒薇薇要好點。
老太太這邊陷入了沉思,幾個大人們也沒心思吃飯了,紀達志是個沒什麼心思的,扒了兩碗飯,又咂了咂嘴道:“都好幾年沒見到二哥家的離丫頭了,也不知道現在咋樣了……”
“不是說嫁人了嗎?上回我聽春紅提起過,好像嫁的人家挺有勢力的。”老太太耳邊似乎還回想起小女兒在自己跟前抱怨的話,說小離丫頭嫁了好人家,有多麼多麼的傲氣,以後可是享福了。
雖然話很酸,不過老太太是聽明白了,小離丫頭以後指不定要過好日子的!
紀達志嘿笑了一聲,倒也高興,小丫頭是他看著長大的,雖然好些年沒見了,不過也是他真心關心的。
紀達志的兒子紀原現在是十六歲,顯然對他的堂姐沒什麼印象,不過父母都挺在意的,他自然也就好奇了:“媽,那位堂姐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好像還沒見過呢?”
紀原還是個變聲期的少年,公鴨嗓咿呀咿呀地,朱巧燕也好笑:“你堂姐還抱過你呢,不過你那時候一丁點大肯定不記得了,以前她在老家住過挺長一段時間的,我和你爸都挺喜歡她的。”
為什麼喜歡?紀小離雖然不似紀雪薇那種小白花,逢人裝可憐,不過待人比較真誠,而且因為在孤兒院呆了一段時間,所以很多種因素促進她不得不學會一些道理,學會怎麼讓人對她好,學會怎麼討人歡心。
這些紀雪薇不用學,可是她需要。年紀小,她也幫著各家裡做點小事,年紀小,大事不能做,時常就跑到老大家幫剝剝豆子,幫老四家曬曬被子,幫老五家摘菜洗菜……
有時候早熟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你心裡成熟了才會想到更多,比同齡人懂事,會讓人有種不自覺地心疼。
老大的媳婦兒聽了也忍不住附和,“咱們都好幾年沒見到老二家的了,薇丫頭也是離丫頭也是,雖然離丫頭不是老二親生的,可是人心是肉長的,離丫頭有時候確實聽話懂事,比薇丫頭好多了……不過這親生不親生,咱們都是旁觀的,老二家的那位怎麼想的才是正經!以前老二家的對她不是一直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