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俯身深深下拜,說道:“主公!張遼鄙陋,一心以為自己所為者,忠義事也。今日……今日方知,迂腐者,遼也。看看罷,這洛陽,這罪孽,罄竹難書,凡心有良知者誰不憤慨痛恨?董卓如何值得某為其保忠義顧情誼?”
他又望了望高順一眼,遲疑了一下,說道:“主公,高順將軍比某忠貞更甚,前番某降主公,他都寧死不降。今日高將軍肯說話,可見亦是痛恨董卓暴虐殘忍甚矣。只是高將軍性格剛毅,不喜講話罷了。”
他朝向高順說道:“高將軍,前番張遼不敢勸你,見你都羞煞,唯怕你笑某不夠堅定空講忠義罷。今日某敢大聲的勸你了,投了宋江主公罷,這方是真正的忠義。一切你已看得足夠清晰,還要某講麼?”
宋時江大為緊張,緊緊的凝望著高順,說道:“高將軍……”
高順嘆了口氣,緩緩朝張遼說道:“張遼,如此我等俱是三姓家奴也。”
張遼不說話,一旁荀攸微笑,悠悠說道:“錯,如此應是良才終尋英主,明主終攬英才。”
高順望著宋時江,又是長吁口氣,推金山倒玉柱,躬身拜倒,說道:“宋將軍仁義,心繫百姓,順俱看在眼裡。對比董卓,順又有何顏在將軍面前講個忠義守個忠義。將軍若不棄,高順願為帳下一小卒。”
宋時江忙扶住高順,叫道:“高將軍,請起請起,得高將軍某勝得數萬精兵也。又如何敢委屈將軍,日後必大用。今日有將軍相助,追董,必勝。”
張遼高順又齊叫:“不可。”
宋時江笑笑,朗聲說道:“張將軍、高將軍,軍師,諸位將軍。勿憂!你等諫言某俱聽在耳記在心。且聽某說來。”
“董卓倉惶西逃,裹挾漢帝眾臣,遷徙洛陽萬姓,洛陽繁華,積累金珠財寶、布帛錢糧數不勝數,其車馬行轅必眾,車馬眾多,行遷必緩,我等為何不去追擊?何況前者某已答應曹操尾隨追擊,言必信也。”
張遼說道:“可是……”
宋時江朝他擺擺手,說道:“某知曉兩位將軍與軍師擔憂之處:董卓尚有西涼鐵騎數十萬,尚有呂布等無敵猛將。”他笑笑,說道,“張將軍,高將軍,我猜你等以為追兵必敗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董卓帳下還有李儒之智。是也不是?”
張遼高順對望了一眼,張遼拱手讚道:“主公果然思密謀正,我等所慮者李儒也。可以肯定,李儒於追路上必設伏兵。此亦是某求戰原因,有某方不會入甕。可以預見,曹操必敗逃矣。”
宋時江讚賞的望向兩人,說道:“文遠啊,你寧願直面舊主,亦不願我護衛軍袍澤兄弟有損,如此忠義文遠,諸位,今日可見識了否?”
眾將俱大叫:“見識了。”魯智深大喊:“張文遠,好兄弟,等此處事了,灑家必敬一罈酒,敬你俠義。”
張遼笑笑,拱手致謝。
宋時江繼續說道:“回到正題。某以為,我軍一定要出兵,但出兵目的不是殲滅董卓,那不現實。我軍目的:襲擾、接應、劫掠。襲擾董卓,接應曹操,劫掠錢糧,狠狠地咬董卓一口。諸君以為如何?”
荀攸大笑:“善,有如此主公,我等謀士又有何用?”
陳宮輕撫鬍鬚,衣袖飄飄,笑道:“就依主公所言。”
眾將佐大喊:“請主公下令。”
宋時江大叫:“趙雲聽令!”
陳宮笑笑:“主公,子龍將軍不在此處,他領兵去了皇宮。”他不禁搖搖頭,這主公呀,說他機敏謀深吧,可總有時候不著調。
“哦.”宋時江尷尬笑笑,“忘了忘了,一會某還得去皇宮。俊義兄長,你在此,此次追擊任務就由你負責,速去召集馬軍馬軍第一營、第三營、第四營,第六及第八營,率此五營一萬人馬前去追擊董卓,不得有誤。馬軍第二營是重騎,不適合遠途追擊,便不去了。”
盧俊義聽得命令,大喜,抱拳說道:“得令,某必遵主公計而行,完美完成任務。謝主公信任。”他內心是感慨萬分呀,終於終於第一次可以獨立領兵了。自上得梁山後,自入這後漢以來,第一次獨立領兵啊。宋江,宋江他終於相信某了。
張遼拱手道:“主公,遼可要去否?”
宋時江微笑:“既已知曉李儒之計,將軍不去也罷,以全將軍忠義。”
張遼感動,道:“謝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