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小孩子適應能力很強,像窈窈到太豐縣就沒叫過冷。
清舒笑著說道:“沒像你就好,你小時候身體不好三天兩頭生病讓外婆跟娘操碎了心。”
提起顧嫻,青鸞不由說道:“姐,娘給我寫信說舅母對她很不好,她很擔心外婆跟著舅母一起住會受委屈。”
“她還說了什麼?”
青鸞道:“娘說與其讓娘跟舅舅他們住一塊,還不若讓外婆回太豐縣養老,有她照顧過得也舒心。姐,我也覺得讓娘照顧外婆更好。”
跟著兒媳婦一起生活,肯定沒有跟著親生女兒的好了。
雖然清舒對顧嫻還是很排斥,但在這方面顧嫻做得確實沒挑的:“外婆也說了想回太豐縣養老,還說想讓娘回來陪她。”
青鸞有些緊張地說道:“姐,你怎麼跟外婆說的?”
清舒看著她這個樣子說道:“能怎麼說,自然是答應了。我看看能不能說通沈伯父,讓他也跟著娘留在太豐縣。”
“那官哥兒呢?”
清舒將之前對顧老夫人說的話重複了一遍,說完後道:“雖是這般打算,但官哥兒可能不會去京城唸書。”
“就算官哥兒願意去京城沈伯父也不放心了,畢竟那孩子才十二歲。”
雖清舒答應照佛,但她那麼忙孩子有事她未必能及時照顧到,所以青鸞覺得這事有些懸。
清舒的想法截然不一樣:“都十二歲了,也該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了,福兒今年也才五歲多都已經不用我操心了。”
青鸞忍不住笑了起來,說道:“姐,你當所有當父母的都能像你跟姐夫那般心大嗎?”
反正她是不放心,同時也捨不得。
清舒也沒勸說青鸞像她那般教孩子,每個人想法與行事都不一樣,沒必要強求:“沈伯父不回太豐縣也無妨。反正舅舅就在平洲,有事騎馬來回也就一天時間。”
青鸞點點頭,然後輕聲問道:“姐,他是怎麼沒的?”
清舒淡淡地說道:“大夫說心情鬱結於心,所以吃多少藥都不見好。”
青鸞嘆了一口氣,說道:“什麼時候能到?”
“再過半個月天應該就能到了,我已經著人去置辦喪葬所需的東西。另外,也著人去買過棺木。”
青鸞有些不解,說道:“怎麼還要買棺木?”
清舒解釋道:“那邊準備的棺木不會好到哪去的,我這邊給他再備過一副厚實的棺木。”
“這般急慌慌的買不到好的棺木吧?”
清舒說道:“已經在平洲買到了,明早應該就能到。”
“多少錢?”
“兩百八十八兩銀子。”
“太貴了。”
清舒說道:“這棺木用的是一百六十多年的杉木,請了最好的匠人打的。而且人家刷了二十多年的漆,若不是人家急用錢再高的價也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