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是個利落果斷的人,當晚她就與皇帝說了這事:“我覺得清舒的提議很好,就該廣納英才。不然就靠兵器製造部的那些人,猴年馬月才能將燧發槍研製出來並且加以改進?”
她與清舒說這事太過樂觀,是因為他們現在連燧發槍都不能仿造出來。當然,出燧發槍肯定能仿造出來。但有現成的東西在前三年都沒仿造出來,想改進以及製出新式的武器那就需要更多的時間。
易安不想等,她想早些研製出新式的武器滅了金人為她大哥報仇。
皇帝聞言特意解釋道:“易安,兵器製造部的這些官員與巧匠是我從各地官府精選上來的。”
原先兵器製造的官員,有一半都是被打發到裡面混日子的。
易安管著兵器製造部,哪連這這事都不知道:“你是從各地的官府挑選的人來,我是想從民間選拔一些人才來用。”
皇帝對此不抱期望,搖頭說道:“普通百姓哪會懂造兵器?”
“不試又怎麼知道沒有呢?而且有句老話不是說得好,高手在人間,也許我們就能找著這樣的人才呢!”
皇帝沉思片刻後道:“這事不能以官府的名義來辦,不然會遭到朝臣的強烈反對。”
易安早知道會是這個結果,她說道:“我準備以個人的名義來辦,而且選拔出的這些人另組一個部門。”
清舒說安置在外面,這點她覺得不妥。很多人覺得入衙門得了官職能光宗耀祖,若是可勁衙門有本事的人大半會來參加。當然,透過考核進來肯定不會給官職的,可只要研製出有用的東西就能得到獎勵升官發財。
易安解釋道:“民間招募來的人肯定性子比較散漫不喜受約束,讓他們進兵器製造部怕不會適應。”
皇帝覺得這樣不好,說道:“你這樣做劉藕生他們會認為你不信任他們從而會心生牴觸,到時候你怎麼管他們?”
易安不屑地說道:“都快三年了,連燧發槍都沒研製出來。要牴觸隨他去,本事沒有脾氣倒是大。”
對此皇帝也很無奈,說道:“已經仿造出來了,只能材料沒別人打得好效能要差一些,再給他們一些時間定能造出來的。”
“這個我也相信,但仿造就用了這麼多年,改進又要幾年?”
燧發槍不僅造價高且它打一槍後得換火藥才能用,所以現在無法給軍隊配備。
皇帝知道她注意定了是勸不住,當然,他也沒想勸:“我不攔著,但得先拿出一個章程出來。”
見易安點頭,皇帝又道:“你現在身體可受不得累,要選個人來操辦具體的事宜。”
“就讓楊海來協助我操辦此事吧!”
這個楊海是兵器製造部的一位主事,這人經歷很豐富。年輕時靠近親兵營,後調到西北。不過在一次平叛時腳受了暗傷了,用不得力。在他岳父的幫助下進了兵器部當差,這一干就是五年。
也因為有從軍的經歷,所以他第一個站出來支援易安。
皇帝點頭道:“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