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得早上訪問團得教授們分為兩批,一部分年紀較大的是要去給老婆親人買東西購物的,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再了不起的學者也免不了俗。另一部分,則是要去往大英博物館,這次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在這個冬天和大英博物館有個聯合展出。
很多莫奈的畫作,都會從美國運到大英博館來展覽。當然了,好像作為交換,大英博物館也會出借一部分的展品運到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
恩,這真是應了那句,英美關係一衣帶水。
學者們在旅店準備先用過早餐,便在旅店門前集結為兩個小分隊準備分頭行動。這天的早餐是,長麵包被切了一半上面加了義大利香腸和芝士,加入烤箱很快講麵包烤的鬆軟焦脆,芝士融化。咬下一口,熱熱的芝士就像是蓮藕一樣,帶著絲狀的牽絆。
大家都不知道這道菜叫什麼名字,但是算是大家到英國難得吃起來覺得比較合胃口的了。可能因為和pizza吃起來也挺像吧。這些年,外國飲食文化進入,最早就是從麥當勞肯德基開始的,後來pizza出現了,一開始還被很多人當作高階洋氣的象徵呢。
時常作科研的老科學家們,都是很忙的,自然對於時間很是寶貴,所以這些方便快速的洋快餐。平時在實驗室裡很快就得到了他們的青睞,他們的胃口很快習慣了這些pizza、肯德基、麥當勞。
上海的陳教授想了一會念道。
“我看吶,就叫藕斷絲連。”
劉教授在一旁笑了笑,他大概是覺得這個名字太俗氣了。
“老陳,眼看要走了,我看你是太捨不得這個小島了。要不改叫情深深雨濛濛吧。”
旁邊幾個教授知道劉教授在開玩笑,也曉得這情深深說的是陳教授,雨濛濛指的是英國。連在一起,又指的是瓊瑤寫的小說,故事背景發生在上海。這話裡有點說陳教授這個名字起的太女性化了的意思。
“哼,您怎麼不叫他,天上人間。”
說得也是瓊瑤寫的小說,可是此話一出,室內一陣尷尬。劉教授更是不高興的喝了橙汁,不說話。
鄭元禮知道劉教授的意思,有家以瓊瑤小說為名的店開在北京。它的出現本身就是一種罪惡,一種畸形,一種低階趣味的產物。
而如今那家店不在了,這能算是一種社會進步嗎?還是說,只是它不在了呢。作為一個學習卜命之法的人,深知陰陽之道,可雖然如此。陽的背後有陰,陰的前面有陽,這也不代表應該總是一些事情任意在陰影中生根發芽、肆意野蠻生長。
大家分為兩個小隊在店的門口集結,一起往地鐵站走去。十二個人的隊伍,在英國來說實在是有點太過浩大了。尤其是早上的時候,遛狗和晨跑的英國人們紛紛側目。
“我的天吶!一隻中國老年軍隊?”(od&ny?)
一個戴著耳機的晨跑的年輕人跑過了他們身邊,站住回過頭看了一眼。這句吐槽被鄭元禮聽到了,實際上在信仰個人主義的西方。成年人是很少會這麼集體活動的,旅行團的形式更是少之又少。
在這年輕人只是單純的震驚,怎麼這麼多人。而且,這位英國的年輕人和火車上的那位英國年輕人有一樣的缺點。那就是有點心直口快,也被稱作語境太低。有什麼都忍不住要說出來,生怕別人不懂自己。
不過,站在他的角度想想這位年輕人的吐槽也是蠻有趣味的。
他們接著緩緩的走著。
鄭元禮要和劉教授以及郭沫如等六位教授一起去大英博物館。而陳教授他們則是要去給家人買東西。鄭元禮他們所住的旅店在岸區,沿著一路沿著泰晤士河走,早上的空氣清冷,而不像中國似的寒徹。梧桐樹已經枯了枝,還有幾顆櫻花樹也枯了枝。鄭元禮都是認得的,若是春天夏天來看的話這條沿河路恐怕會很好看的很。
在泰晤士河上還可以看到偶爾來往的貨船,船伕們起的真是早,可能勤勞是全世界船員們的共同特點吧。
他們一行人緩緩的走到了地鐵站的入口,每人花了五英鎊前往中心圈。英國的地鐵和北京的一號線很像,都是建成的有些久遠了,所以看起來破破爛爛的。但是對於英國人來說,這不是羞愧的事情,他們反而覺得這是他們的驕傲。
大概的感覺就是“你們看,我們的地鐵1863年就建成了哦,厲不厲害?棒不棒?”
這雖然帶給英國人的一種文化自信,但是老東西卻也總是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倫敦的地鐵故障,是經常的,故障的緣故也分為兩個主要原因。一個是人為,一個就是機械老化故障。
人為的是由於自殺等原因,總會很自然的導致倫敦的地鐵暫時停運。通常,在英國出現自殺事故的時候,人們的表情上都會一臉悲痛。大約是覺得,這樣的靈魂是無法升上天堂了。為這樣的靈魂感到悲傷。
英國的抑鬱症比例很大,這是大多數高緯度地區的通病,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高緯度地區,冬天的時候日照不足,抑鬱症的發生又與日照有著直接關係。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度假總喜歡去熱帶的島嶼,因為陽光確實能夠讓人心情變得愉悅起來。
至於機械老化,都用了快兩百年的東西了,發生故障是難免的事情了。對於這樣的事情,英國人大多已經習慣了,甚至說可以是見怪不怪了。對於這樣的意外情況,大家都是很包容的。
就像英國的手機訊號,不可能哪裡都覆蓋到一樣。
鄭元禮一行人從出門開始算,到抵達了位於新牛津街北面的羅素廣場總共花了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
已經是早上十點鐘了,這個時間是巳正。
大英博物館也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最早的藏品來自英國的一位爵士的私人捐贈大約捐了71000多份書稿和文物,後來許多英國人紛紛效仿,逐漸有了現在的規模。
大英博物館由於主建築建立的時間比較久遠的關係是1840年建成的,從外面看起來,一根根巨大的石柱都有點發暗了,不知道100多年前是不是白色的。石柱上頂著刻著做學問的求知者們的浮雕,有認真學習,有激烈爭辯,有做著實驗,有好奇聆聽的,他們的樣子栩栩如生,就像是是一副19世紀的英國學術屆浮世繪。
所以,大英博物館曾經還有一個名字,叫作“求知者博物館”。
鄭元禮等人進入到一層博物館的大中庭,比起外面的老舊的發暗的石柱,內側應該是翻新過了,亮堂了許多。大英博物館的展品雖然多,人也很多,仔細逛的話,一天之內是逛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