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市玄鏡司,林苗苗與徐倩分開之後,立刻帶著這面陰冥古鏡回到了玄鏡司。
時間只有不到一天,在這些時間之內,她必須找到這面陰冥古鏡之中的秘密。
“……傳言此鏡可以溝通陰陽,開啟四十萬趙軍死後陰魂所化鬼地。之所以威能不顯,最終的要,就是古鏡表面的一層包漿,它可以隔絕古鏡之力。”
得知林苗苗是想要調查陳白鹿,而不是繼續追查賬本,徐富基副巡查長對林苗苗接下來的行動給予了大力支援。
不但為她開啟綠燈,調集了林海市玄鏡司之中的諸多人力資源。而且,還從省司之中幫她聯絡了一位物證專家和一位林海大學的考古系教授,專程前來鑑定這面古鏡。
而在最初的一番搜尋,拍照,錄影等等手段用盡之後,馬天野尚未返回,林苗苗便已經等到了徐副巡查長聯絡到的林海大學系教授楊新楊教授。
一米七的個字,身材消瘦,略帶一丁點兒的駝背,一身樸素乾淨的簡練馬甲長褲,配上一雙結實的運動鞋。這位楊教授像驢友,倒是多過像教授不少。
隨著林苗苗按照記憶之中陳白鹿所言,向這位楊教授介紹完畢。
那楊教授在這陰冥古鏡之上摸索了半天,這才緩緩開口說道:“銅鏡在我們華夏可謂是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銅鏡製造工藝日漸成熟,可以說,奠定了我們華夏銅鏡的發展根基。
然而,銅鏡雖然開始於秦朝。但是真正的秦鏡實際上卻難以得到。因為秦朝短促,產物也有限,而且,殉葬的風氣也不比後朝,所以現在所得到的最古的鏡大多是漢朝的產物。
這面鏡子鏡身材料薄,多有邊沿,整個造型規矩,給人以輕巧、典雅之感。鏡鈕主為弓形鈕,頂部飾有三道又稱“弦紋鈕”的凸紋鈕。鏡背紋飾刻畫纖細,並多有地紋。
應該是一枚戰國時期的古鏡,而且,這鏡面觸手冰冷,寒意刺骨,久捂不化。顯然應該是常年埋藏墓葬之下的陪葬古鏡,剛剛出土不久,沾染了陰煞之氣不散。
而這面鏡子表面的包漿,我雖然看不出它的材質,但是從觸感之上可以感覺到,應該是一種特殊的油脂。
林隊長說這面古鏡是昔年秦朝武安君鎮壓四十萬趙軍亡魂的東西,從年代上講,應該對的上號。而且,這古鏡的材質非常奇特,並非秦代常見的銅錫混合鑄造,其中所含金屬十分怪異。
若我猜的不錯,應該是以隕石打造,那個年代,隕石被稱為天賜神物。能夠用隕石打造的古鏡,用途必定是非比尋常。
武安君白起昔年在秦朝聲威一時無二,長平之戰後,風頭更是無人能敵。若說他為了鎮壓四十萬趙軍亡魂,以隕石打造一面古鏡,也是說的通的。
而且,古鏡包漿,千年不壞,這樣的情況我還是第一次見到。也許,這是我們華夏聯邦考古史上的重大發現。”
說到這裡,那楊教授卻是對著那林苗苗開口問道:“林隊長,不知道我可不可以從這面古鏡之上取出一些包漿,化驗一下?”
“這……”
雖然林苗苗並不擔心陳白鹿所謂的包漿就是封印的“鬼話”,但是如果真的毀壞了這面古鏡,自己白紙黑字籤的協議可是要賠給陳白鹿3000萬的。
當下卻是開口說道:“楊教授,這面古鏡是我借來的,明天早上要還給人家。
我借鏡子的時候已經做過公證,古鏡非常完整,若是破壞了包漿,明天我還古鏡的時候,恐怕無法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