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葉瀟是一個一力降十會的勇士,那麼李青更像是觸類旁通或者說樣樣精通的大師。
一般來說大師要和真正經過血雨腥風的勇士打起來,肯定會吃一定的虧。
但是李青和葉瀟一路過招以來,居然都是李青一直在遊刃有餘。
面對著葉瀟新興衍生出來八級拳勁,李青居然又再度變招。
自白鶴門、詠春黐手、小念頭之後,李青又掀開自己的冰山一角,展現出另外的看家本領。
李青精通國術,但是同樣的並不排斥外來的拳種,泰拳以兇戾聞名於世,但是相對來說李青拳更擅長另一種拳種。
朝鮮.跆拳道。
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很多現代人都誤以為跆拳道是近代的產物,事實上跆拳道的雛形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真正的大師,應該相容幷包,而不是一位的排斥外來的拳種。
跆拳道(英文為TAEKWONDO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可以認為同人類歷史本身一樣久遠,因此能夠這麼說,自從人類第一次學會保護自己時,跆拳道的原始特徵就已自然地形成了。其實,不僅僅是人類,凡是一切的生命體在下意識之中,都自然具有保護自己生命的強烈本能。比如,當身體突然遭受到攻擊時。或他人想加害於自己時,我們都會不知不覺地利用各種動作,使身體避開攻擊,或把身體緊縮在一起,以保護要害部位免遭傷害,如果將這種本能的動作,總結提煉為主觀意識控制的動作,就形成了一種初級的防禦動作,雖然這只是一種消極的作法,但已經能夠成為隨機應變所採取的必要手段。人類正是為了生存的需要,將這種自身防禦的形式在漫長的塵活中形成一種基本的組成部分,並不斷加以組織完善,使之最終成了一種獨特的強有力的武器。
跆拳道,便是基於這一種行為而逐漸產生和發展。
所以,我們才把跆拳道的起源追溯到地球上伴隨著人類的產生而開始。當然,在跆拳道的發展程序中,正是人類不斷地對自身的體能和心理上的潛能的新的認識與發掘,並透過無數次的思索和促進,無數次的試驗和體驗,才使跆拳道的格鬥技術發展成當今的樣子,一種具有道義上的、科學化的以及正式的武術格鬥技能。
其實,今人所認識的跆拳道和古人所習練的跆拳道是有區別的,那時,人們對跆拳道的認識只能停留在一種本能的、自發的水平上,而跆拳道有了絕對的形態,則是生活需要和發展導致的,這也是受了人類生活環境的複雜化和多樣化所產生的必然規律影響。生活的多樣化,是人類文明進化的尺度,也是以意欲的充實為其前提。而在遠古時期,人類只是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生活環境,要求有強健的體力以確保生活的安定,以尋求擴大生活的範圍,尤其對於外部的侵襲,更是作為防備的重點。因此,跆拳道才能逐步脫離消極的形態,而變成積極絕對的形態,這是文明的標誌之一。
人類為了要滿足各種慾望,常常把所有的經驗和體驗都拿來作為參考,以便創造出新的生活方式。同時,人類早已不以單純地保護自己為滿足,這就進一步想到提高跆拳道的攻擊力量上了,因此也就形成了跆拳道的另一種形態,攻守合一的完美結合。正是人類日積月累的經驗、智慧,以及天生的創造力,才使得跆拳道產生最有效、最適當的形態,並使其繼續發展、不斷興起。
遺憾的是,古今的歷史學家們,對於古代跆拳道雛形的堵如腳戲、手擗打等技術,缺乏足夠的重視和具體的瞭解,硫忽了對史實的整理發掘,而只單純注重跆拳道技術的研究,實有捨本逐末之慨。其實,在朝鮮歷史的記錄中,可常見有關手腳戲、手搏戲的記載,但卻無人去深入研究它,著實可惜。因此,即使在當今的朝鮮,仍有許多人將南朝鮮的相撲與跆拳道相混淆。所幸的是,無論在民族的變遷,還是無數戰亂的摧殘,跆拳道仍被認為是一種固有的武藝,也才讓跆拳道的歷史命運流傳到現代,而不被磨滅衰亡,成為朝鮮歷史文化之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蹟。
據《東國輿地勝覽》中記載:朝鮮“國在東方,先受朝日之光鮮,故名朝鮮”,又稱朝鮮“居東方日出之地,故名朝鮮”。這就是朝鮮名稱的由來,旱在古代的箕氏朝鮮(相當於我國商朝末和衛氏朝鮮(於公元前194年推翻箕氏朝鮮,自立為王時就用了朝鮮這一名稱。後來曾經有一度叫做“高麗”,這個名稱是從第十世紀到十四世紀時王建創立的高麗王朝的名字來的。高麗王朝被滅掉後,李成桂建立的王朝又用“朝鮮”這個稱號。到1897年李熙在位時,又把朝鮮改稱為“大韓”但不久即被日本帝國吞併,又複稱“朝鮮”。
大約在公元前一世紀左右,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先後興起。高句麗在朝鮮半島北部,新羅在東南,百濟在西南。高句麗的開國始祖叫朱蒙,於公元前37年建國。新羅開國始祖姓樸,名字叫赫居世(國王之意,在公元前57年建國。百濟的開國始祖叫溫祚,建國於公元前18年。這三國先後興起,各自吞併土地,互相攻伐,到了公元四世紀時,朝鮮半島幾乎成了三國鼎立的局勢,這一時期,三國都已進入封建社會,文化和經濟都有相當大的發展,也正是跆拳
道於戰亂中同步發展的時期。這三國鼎立數百年,遠交近戰,征戰不斷,最後新羅向我國唐朝請援,唐高宗即命蘇定方率水陸兵十數萬,與新羅聯合,在公元860年攻下百濟國都,滅了百濟。又於公元668年滅掉了高句麗,朝鮮半島從此漸為新羅所統一。
公元918年,一些朝鮮貴族想奪取政權,其中最有勢力的是王建,他在這一年自稱為高麗太祖,並於公元936年取代新羅而統一半島,開始了王氏高麗時代,同三國時代一樣,高麗的文化也深受我國文化的影響,有些制度則從中國原封不動地移過去,例如高麗兵制,起初就是完全仿效唐朝的府兵制變。因此不能排除當時中國武術也隨各種軍事文化傳入朝鮮的可能。
到了公元1392年,高麗右軍都統李成桂皮國王而自立,自稱為朝鮮太祖,即進入李氏(朝朝鮮時代,成為朝鮮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王朝。
高句麗壁畫上的跆拳道雛形
高句麗始祖朱蒙從朝鮮北方的扶余南下,到了卒本(忽本這個地方,便在此定都而居。高句麗的領土是以白頭山為中心的漠河半島漁江之南的全部區域,並屢次擴張其勢力到我國的東北。
跆拳道在高句麗享有崇高的地位,這可從高句麗後來的國都丸都的古墳、角觸冢、舞俑冢和三室冢的玄室壁畫中所發現的雛形得到證明:在那個角觸冢的牆壁上,就繪有描寫兩人互相抓著對方肩膀相撲的場面。在舞俑冢中畫有當時高句麗人們的各種生活方式,其中也有女子起舞的畫象,同時在玄室的天井中,更發現有兩個強壯的男人互相用跆拳道爭鬥姿勢的畫面。
高句麗的國都丸都是公元3年定都的,但又於公元427年遷都至平壤。高句麗人在此修建了許多墳墓,而且在這些墳墓中,到處可以見到壁上繪有跆拳道的雛形,由此可證明跆拳道在當時就已經相當盛行了。否則不會如此普遍地將跆拳道的場面繪製到墳壁上去的。由此推斷,那時的跆拳道,已成為高句麗國的一種國技了。
同時,由於當時朝局不定,連年戰亂,為了應付這些不可避免的戰爭,武士們自然就把跆拳道作為一門必修的科目,並進行嚴格的訓練,這點可從三室冢的壁畫所見的武人攻城日中得到佐證。
從這些大量出現在壁畫中的跆拳道雛形來看,可知早在近二千年前的高句麗人民,就較廣泛地開展這項運動,並可推斷出早已在那時的人們心中深深紮根了。
其中又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國家,新羅。
新羅的建國比高句麗早約20年(公元前57年,建國初期,新羅的威勢遠不及高句麗強大,其領土是現在的慶尚道的範圍,而四面均被強國所包圍。但是,新羅並沒有被那些強國所屈服,一道努力儲存從建國以來725年的悠久歷史命脈,並完成了朝鮮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