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順著御道往皇城之中走去。
御道寬闊而平整,可是現在夏原吉卻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走著,因為此刻的御道上面血水橫流,到處都橫七豎八的躺滿了死掉的禁軍軍士的屍體。
夏原吉越走心裡越感覺悲涼,這些可都是我大明的好兒男啊!
這些禁軍全都是從全國各地駐軍各衛所之中精心挑選出來的精銳之士,是大明軍隊的精華,而且經過嚴格訓練,他們的戰力原本是極為強悍的,絕不會如此的不堪一擊。
可是事發突然,誰又能想到堂堂大明的京城,皇城之中,竟然有一天真的會有人膽敢真刀真槍的武裝進攻,如此荒誕不經的事情,竟然真的會就這麼發生了。
猝不及防之下,再厲害的軍隊也是兵敗如山倒,更何況久居京城,守衛皇城的他們已經遠離沙場攻防多年,而他們面對的,卻是淇國公丘福籌謀已久,特意抽調來的身經百戰的精銳之師,因此原本號稱大明軍中精華的禁軍如此一觸即潰,也就不難理解了。
然而面對如此眾多的禁軍將士的屍首,夏原吉卻感覺無比的心疼,作為戶部尚書,掌管著天下錢糧,他心裡非常清楚每年朝廷需要耗費多麼巨大的支出來供養這些軍隊,這對於經歷了四年靖難之役戰亂之後,亟待休養生息,恢復民生的國家而言,是多麼沉重的負擔。
可是作為一個國家而言,擁有一支足以震懾四方的強悍軍隊,是保境安民,維護國家穩定的必須,何況現在北元殘餘勢力賊心不死,邊境外番也蠢蠢欲動,沒有強大的武力支撐,只怕天下更會陷入戰亂,又談何國計民生?
夏原吉心疼的是這些軍士,他們全都是為了保家衛國,抵禦外敵才投身從戎的熱血志士,只可惜,他們沒有死在抵抗外敵的戰場上,卻倒在了自己人的屠刀之下,糊里糊塗的送了性命。
無論如何,這都是大明的損失,是朝廷的損失。
若是從前,這樣令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夏原吉是最為痛恨的,只是想不到今天他卻不得不和丘福這樣的人合作,共同策劃了這一切。
他沒有選擇,不得不這樣做。
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然而現在眼前的情況是,皇上已經有半個月不曾臨朝聽政了,朝中官員只是聽說皇上龍體有恙,卻沒有一個人能夠見到皇上,或者得知確切的訊息。
這實在是太反常了。
朝廷上下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各種猜測不脛而走,甚至有人傳言,皇上已經駕崩,御龍歸天,可是現在宮中宦官們卻秘不發喪,封鎖訊息,意圖不軌。
夏原吉並不相信這樣的小道訊息,胡言亂語,皇上這才剛登基幾年,正值壯年,怎麼可能會突然就御龍歸天了呢?
可是他也不免有了許多的擔心,自古以來,閹宦亂政的事情數不勝數,往往會導致一個王朝的衰落甚至於覆滅,現在的大明可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了。
況且此時京中的形勢萬分混亂,各方勢力已經亂成了一鍋粥。不但是太子這邊,連漢王朱高煦一夥,也感覺慌了手腳,急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一般,不但四處打探宮中的訊息,還主動向夏原吉發來了合作的意向。
偏偏在這個時候,夏原吉的身邊卻沒有人可以商量。
在軍中極有聲望,猶如定海神針的英國公張輔此時正統軍遠征安南,不在京中。而素來詭計多端,老謀深算的老狐狸吏部尚書蹇義,這時候卻突然間推說重病不起,閉門謝客,誰也不見。
這令得一向有些老實巴交的夏原吉突然感覺到無比的孤獨,孤立無援。
萬般無奈之下,他只能選擇去與淇國公丘福合作,縱然明知舉兵攻擊皇城是謀反的死罪,他也顧不得了,因為他唯恐再拖延下去,一直音訊全無的皇上被困在宮中可就真的危險了。
雖然明知丘福是漢王朱高煦的人,他還是選擇與之合作,最重要的一點在於他知道,儘管漢王朱高煦這些年來為了爭奪儲君之位,與太子一黨鬥得水火不容,可是從根本上講,在對待皇上安危的這一點上,他們的立場是相同的。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沒有皇權的穩固與安定,又何來什麼儲君之位呢?因此對於皇上的安全,太子與漢王是一致的。
可是當他現在親眼見到了這麼多死傷的禁軍將士,他不禁有些猶豫了,他在心底反覆的問自己,這麼做,究竟是不是做錯了?
不過事已至此,多思無益,丘福帶著軍士在前面衝殺,就快殺到三大殿之前了,無論如何,今天夏原吉也要親眼見到皇上,要搞明白這半個月以來宮中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皇上會半個月一直不露面?
他深吸了一口氣,邁步向前。
突然,他的身後傳來了一個人的呼喊聲:“大人,夏大人,等一等!”
一回頭,夏原吉看見一個人風急火燎的正想著自己狂奔過來,卻正是自己府中的門房小四。
夏原吉眉頭一皺,這個時候,他跑到這裡來幹什麼?
雖然心中疑惑,夏原吉還是停下了腳步。
小四奔到了夏原吉面前,他一路上跑得很急,上去不接下氣的,一時間竟然都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