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尋龍迷蹤卷一華山驚變> 第十九章 出宮的準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九章 出宮的準備 (1 / 3)

京城,皇宮。

內侍副總監王全畢恭畢敬的站在殿外。

今晚本不該他當值。此刻的他本應該在他的寓所,喝上兩杯,或者溜出皇宮大內,在京城中閒逛一番,好好享受下這繁華盛世,放鬆一下。

內侍總監是個很高的職位,雖然有個副字,可是在他頭上的正職一直空懸著,因而他其實便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把手。

能做到這一步很不容易,也很幸運。

原本太祖皇帝朱元璋在立朝之初便立下了嚴令,嚴禁皇宮大內的內侍們讀書識字,在他看來,歷朝歷代的宦官之亂,都源於宦官們權力慾太重,野心太大,以致於禍亂朝綱,矇蔽了上聽。

閹人,本就不應該干涉政事,不識字,也就杜絕了宦官們插手朝堂之事的可能。

王全入宮成為宦官,是由於生計所迫,逼不得已,在之前他其實也是一個讀書人。因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能夠憑藉著自己做事賣力,小心謹慎,在宮中保住一席之地,已經是非常的難得了。

然而當朱元璋駕崩之後,即位的他的孫子建文帝朱允炆,卻比他的爺爺更加的變本加厲。

從小受到爺爺的耳提面命,耳濡目染之下,他完全不把宮中的宦官們當成人來看待,不但延續了太祖朝立下的舊制度,而且更加的變本加厲,定下嚴刑酷法,宦官們稍有失誤,輕則大刑伺候,重則殘肢斷體,甚至於丟掉性命。

在他的眼中,這些閹人五體不全,壓根就算不上是正常的一個人。

看著身邊的內侍們陸陸續續的消失在嚴刑酷法之下,剩下的人終於決定要反抗。

既然已經活不下去了,不是滅亡,就是要反抗。

於是在靖難之役爆發前後的那幾年裡,關於建文帝朱允炆的各種大大小小的訊息就像雪花片一樣的從宮中傳出去,傳到了當時的燕王朱棣的手上。

大到建文帝召開的軍事會議,內閣決定的大政方針,小到建文帝每天吃了些什麼東西,晚上在哪位妃嬪處就寢,朱棣全都瞭如指掌。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即便是建文帝擁有著舉國之力,有著絕對優勢的軍力,麾下的大將李景隆、徐輝祖再能征善戰,也難免落得一敗塗地,眾叛親離,最後自己也下落不明的下場。

當朱棣登基為帝之後,自然就要對於在靖難之役中立下奇功的這些內侍們論功行賞,而王全就是首當其衝的一個。

之後的朱棣,更是摒棄了洪武朝和建文朝以來的舊制,大力任用宦官進入軍政,之前便有馬靖領軍鎮守甘肅,鄭和率領船隊出使西洋等等,而王全也因功積升至了內侍副總監。

作為總管皇帝身邊所有內侍的職務,他更是深得朱棣的信任。

早在幾年之前便有傳言,皇上朱棣對於葉知秋領導的錦衣衛懷有諸多不滿,為了制衡錦衣衛的勢力,籌謀成立一個叫做“東緝事廠”的組織,而這個東廠的牽頭負責的人,正是王全。

這個訊息曾經令王全感到無比的興奮。

葉知秋是什麼人?那可是自打燕王時期就侍奉在朱棣身邊的心腹之人了,如今作為制衡他的力量,自己在朱棣心目之中的位置,也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隨著京城案之後,葉知秋被解職回鄉,由紀綱繼任錦衣衛指揮使之後,成立東廠的事情卻忽然沒了訊息,再也不見朱棣有任何關於此事的諭旨了。

可是王全知道,雖然沒有諭旨,不過這事情可是一直都在進行著的。

他早就遵照皇上的意思從各軍之中秘密抽調了一批身強體壯,武功高強的精英,集中起來秘密訓練了很久,他們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全都是真正萬中挑一的精英,他們一旦行動起來,絕對是一股摧枯拉朽一般,不可阻擋的力量!

然而皇上並不著急,一直也沒有任何的指令,於是王全只有等待。

直到今晚,守在這殿門外的小內侍來報告說,皇上今晚在殿中秘密接見了一個人。

這些皇上身邊的內侍們全都歸王全統管,有點什麼風吹草動的來

向他彙報並不出奇,皇上在殿中接見大臣也並不奇怪。

奇怪的在於這個人並不是朝中的大臣,他深夜從宮外而入,手持皇上御賜的金牌,直接求見聖駕。

根據內侍所講,這個人全身罩在一件寬大的黑斗篷裡,遮擋得嚴嚴實實,只是在進入殿門的時候,藉著燈光這位內侍瞟見了一眼他的臉,他認出了這人就是皇上之前的心腹,前任的錦衣衛指揮使,葉知秋葉大人!

這個內侍雖然年紀不大,不過在宮裡的時日也不短了,自然是不會錯認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