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尋龍迷蹤卷一華山驚變> 第一百二十五章 井中異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五章 井中異獸 (1 / 2)

姚廣孝?葉楓不禁皺起了眉頭。

這個法號道衍,亦僧亦俗的怪人,可是活生生的一個傳奇,身上有著很多的神奇故事。

據說此人十四歲出家為僧,又曾跟隨道家學習陰陽術數,對儒家學說也十分精通,曾在明太祖命禮部舉行的對天下僧人的儒家考試之中折桂,精通三教,是個不可多得的奇才。

不過此人相貌並不太好,早年遊嵩山寺之時遇見當世相術奇人袁珙,袁珙見到姚廣孝十分驚異,評價道:“這是什麼樣的僧人啊?眼呈三角,面如病虎,其性格必然剛烈嗜殺,真是如同元朝劉秉忠一樣的人物!”

(劉秉忠,元朝初期著名政治家,少年出家為僧,後成為元世祖忽必烈幕僚,輔佐其平定天下,併為元朝建國後製定官制和禮儀,住持營建了大都和上都,立下卓越功勳,五十九歲病逝後,追授太師,趙國公,後又追封為常山王。)

聽了這話,姚廣孝十分高興。

然而明太祖卻對於他的面相不太喜歡,有些忌憚於袁珙的評語,始終不願重用他。

姚廣孝一直隱忍,直到馬皇后去世,在她的喪禮上結識了燕王朱棣,二人一見如故,互相欣賞,相談甚歡。

之後他便隨燕王前往封地北平,在北平的慶壽寺做了住持,時常進入燕王府,出謀劃策。

在明太祖駕崩之後,建文帝即位,開始大肆削藩,諸王紛紛獲罪。在姚廣孝的力諫下,燕王朱棣終於下定決心,起兵靖難,最終得登大寶,姚廣孝在其中立下的功勞也自是不小。

朱棣登基後對姚廣孝極為恭敬,以師禮待之,封為資善大夫,太子少師,下詔複姓為姚,並賜名廣孝。

之後,又下詔讓姚廣孝蓄髮還俗,卻被他拒絕了。又賜予他豪宅美女,也被一併拒絕。他依舊居住在寺廟之中,只是上朝之時換上官衣,下朝之後就又穿回黑色僧衣,民眾因其怪異而稱之為“黑衣宰相”。

據說當初朱棣登基伊始,為了籠絡天下文人之心,便令大學士解縉主持編修《永樂大典》一書,一年之後覺得解縉所編不合心意,又欽點姚廣孝主持編撰,由此可見姚廣孝最能領會皇上的心意。

雖然同為皇上朱棣身邊的心腹,不過葉楓的父親葉知秋,一直對於像姚廣孝這樣神神秘秘的人物敬而遠之,沒什麼交道,所以葉楓對於這人實在是知之不多。

這樣的人物,竟然會又牽涉到什麼“鎖龍井”的傳說,這一下連葉楓也不禁覺得有些好奇起來。

張胖子這時有些神秘兮兮的問道:“你也聽說了皇上正在營建北平,準備改為北京遷都的事了吧?”

葉楓點點頭,這事鬧得沸沸揚揚的,誰人不知?更何況,他們的結義兄長夏瑄的父親,正是負責督辦營建事宜的戶部尚書夏原吉。

張胖子又說道:“而負責設計整個北京城和皇城宮殿的人,便是這個姚廣孝。據說當初北平城中時常發大水,為禍百姓,姚廣孝在修建皇城的時候算出是這條孽龍在作惡,便施法術將其拿住,修了一口鎖龍井,用鐵鏈把孽龍困在井中。”

葉楓搖搖頭,表示不信:“這不過是以訛傳訛的民間傳說而已,不足為信。”

張胖子正色說道:“這個你可能不信,但是下面的這件事,卻是我父親告訴我的,絕非

虛構,你不能不信。”

葉楓知道張胖子的父親英國公張輔,本是行伍出身,素來言行謹慎,他說的話自然是可信的。

張胖子沉聲說道:“我父親說在姚廣孝命人修建了這口鎖龍井後,就離開北平返回了京師,並留下了一隊軍士看守,嚴令任何人不許靠近這口井。”

“可是這一隊軍士的頭領從前本是我父親的部下,素來以膽大無畏著稱,怎麼會相信有龍這樣無稽之言?有一天夜裡,他飲多了酒,便帶著手下來到井邊,說要見識一下這傳說中的龍到底長得什麼樣?”

“他命令士兵將井口的鐵鏈向上拉,想要看看下面究竟是什麼東西?誰知這鐵鏈越拉越長,好像沒有盡頭一般,拉出來的鐵鏈一連擺了兩三條街那麼長,卻依舊看不到盡頭,而且井水翻滾,水下隱隱約約傳來類似牛鳴一般的聲音,井水也散發出一股腥氣,顏色漸漸轉黑,好像真的有什麼東西要從井裡鑽出來一般。”

“士兵們嚇壞了,都不敢再拉動鐵鏈,然而這個軍官卻見此大怒,痛罵他們無膽,親自走到井邊拉動鐵鏈。也不知道是酒後失足還是其他的什麼原因,他卻忽然一個踉蹌摔進了井裡。”

“緊接著,那些鐵鏈就像被什麼大力拉動一般全都自動回到了井裡,而井水也恢復了之前的平靜,那牛鳴一般的聲音也消失不見了,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後來士兵們把這件事情上報,而姚廣孝卻聲稱只是由於那個軍官酒後失足,墮井而死,並且嚴令此事不可外傳。只是由於那個軍官和手下計程車兵都曾經是我父親的老部下,因此我父親才知曉了真相,至於那井中是否真的有龍,就不得而知了。”

(這個故事見於北京北新橋鎖龍井的傳說,此井始建於明代,傳說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佔領北京之時,層想要探索井中的秘密,卻被嚇跑了。筆者不過是將當時的傳說移植到了明代而已,不喜勿噴。)

張胖子講完了,在場的眾人全都感到一陣心驚肉跳,沉浸在張胖子剛才所講的離奇的故事當中。

葉楓望著眼前的這口神秘的古井,心中不禁犯起了嘀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