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還未放明的時候,葉知秋正站在韓信墓前感慨萬千。
韓信墓位於西安城以東灞橋,史籍中記載在古長安城城東三十里處,民間傳言這裡只是埋葬著淮陰侯韓信的身軀。
當年韓信是大漢開國功臣,其軍事才能舉世無雙,平生未嘗一敗,漢高祖劉邦評價他為“戰必勝,攻必取”,拜為大將軍,滅秦破楚,開創了大漢王朝。
可惜他功勞太大,名氣太響,所謂功高震主,劉邦登基後先將他的齊王改封楚王,削弱其勢力,後來更是藉口有謀反之舉,直接降為淮陰侯。
但是他的才華和名氣依舊遭人嫉恨,因為害怕他在劉邦死後謀反,在漢高祖十一年,借高祖遠征之際,呂后與蕭何合謀將韓信騙入長樂宮,在鍾室之中以謀反罪名將韓信斬殺。
呂后斬殺韓信之後,派人將他的首級送去見漢高祖劉邦,適逢劉邦班師回軍,正至山西境內,見韓信首級大哭,乃就地埋葬。
故而山西有一座韓信墓,乃是埋葬著他的首級,而西安灞橋的這座韓信墓,僅僅是埋葬著他的身軀而已。
在他的墓前有一所小廟,不過香火稀少,年久失修,已經接近倒塌了。不過依稀可見堂前掛著兩塊木牌上刻著褪色的對聯: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這“一知己”當然指的就是韓信的好友,漢丞相蕭何。當初韓信在項羽帳下不被重用,後來投奔劉邦依舊不得賞識,於是想要別投他處。是蕭何看出他的絕世之才,月夜追韓信,勸回了他,並向劉邦力薦,拜他為將,才有了後來的不世之功。
但是正是這個蕭何在後來利用了他的信任將他騙進了長樂宮中,致使他身首異處。這才是“生死一知己”。
而下聯的“兩婦人”前一個指的是在韓信落魄之時,一個在河邊洗衣的漂母把自己的飯菜贈與他吃,他才不致於餓死。
後一個自然指的就是心狠手辣,設計在長樂宮鍾室中斬殺韓信的呂后了。真正是“存亡兩婦人”。
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韓信一生中的重大轉折。
而小廟之後就是韓信的墓,這是一座五丈見方的奇形古冢,兩側有四棵千年古柏覆蓋其上,狀似雲蓋,好一派帝王氣象!
在墓旁有幾塊石碑,年代已久遠,不過卻題刻滿了歷代文人騷客前來弔唁拜祭留下的墨寶。
其中最著名的一首當然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寫的《韓信廟》了:
將略兵機命世雄,
蒼黃鐘室嘆良弓。
遂令後代登壇者,
每一尋思怕立功。
葉知秋此刻站在石碑之前,低聲反覆吟誦著這首詩,心裡湧動著一股悲涼的感覺。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也許是所有為人臣子的最終下場,強如韓信,縱然有通天之才,也逃不過這個宿命。
回想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殫精竭慮幾十年,為了皇上謀劃他的大計,如今這個計劃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自己還有用武之地。
可是一但這個計劃成功了之後呢?自己會不會落得和韓信同樣的下場?哦不,也許比他還要更為悲慘?
他心中的悲涼之意更甚,在這初夏的清晨,他卻分明感覺到了一股深秋的寒意,直透骨髓,令他寒毛直立。
就在這時,葉知秋感覺到了身後的一絲動靜,他猛地霍然回身,就看見了一個人慢慢地向他
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