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蘭拿了剪子去剪燭花,火光微微閃動發出輕微的噼啪聲,驚得人忍不住回過了神。( 閱讀最佳體驗盡在【】)
“韃靼人居然膽子這麼大,直接衝進紫荊關進了通州城!”宋老太太聲音低沉,帶著擔憂與忐忑:“這件事又被小宜撞上了,也不知道要怎麼收場。”
她說的撞上不是指撞上韃靼人,而是撞上了帶兵去的葉景川。
宋程濡比她鎮定許多,拈著鬍子想了想反而有心情笑了笑:“不管要怎麼收場,總之不會牽連到咱們家。”
他倒是有些期待這件事到最後會怎麼收場了。
尤其是接到信說宋楚宜抽空救了陳閣老的孫子孫女之餘,竟還設計收拾了豆各莊定福莊一帶流竄的韃靼暴兵。
這下陳閣老不僅欠了宋家一個人情,連鎮南王也欠了宋家人情了。
說話間大夫人並二夫人一同進來給宋老太太請安,並商量起了宴會的事情。
宋老太太蹙了蹙眉,朝宋老太爺看了一眼,嘆氣道:“這宴席最近還是別辦了。”
通州的事情鬧出來以後說不定就有言官抓著這場宴會吐口水,還是免了的好。況且現在宋楚宜還在通州,雖然知道她人聰明身邊又有葉景川,可到底是不放心。
大夫人也早有預感,聞言就收起了禮單跟名冊,點頭道:“既是這樣,幸好帖子還未發出去。那媳婦就先把東西都收起來。”
李氏聞言卻明顯有些惶惑,早就已經訂好了的宴會,怎麼說不辦就不辦?
可是她又知道這事不是她好開口問的,只能將疑問壓在心底,轉頭說起別的事來:“老太爺老太太,有件事兒媳想同您二位討個主意。”
她對宋琰上心的很,事無鉅細都親自過問,連帶著宋老太太對她的觀感又變得好了一些,聞言就問:“什麼事情?”
“琰哥兒也到了開蒙的年紀了,媳婦想著二老爺不在,就想給他找個先生......”李氏見宋程濡同宋老太太都看過來,就更加謹慎的斟酌著道:“正巧我父親有個同年最近辭官了,我就想著不如請他來給琰哥兒開蒙?”
李如橚是國子監祭酒,他都說好的人,那自然是好的。宋老太太猶豫半響要點頭,卻聽宋程濡道:“不用了,琰哥兒的事我自有打算。”
李氏沒料到鋪墊了半日竟得到這樣的結果,登時瞪大了眼睛有些不可置信。
“老太爺......”李氏掙扎著想替自己解釋:“我父親也說那位先生學識很好......”
“他們幾個兄弟的學業我心裡都有打算。”宋程濡揮手打斷她,皺眉道:“你就不用管了。”
李氏揣著一顆惴惴不安又萬分屈辱的心含著眼淚回了房,為了這一天她已經準備了這麼久,連人選都是母親託了父親親自去定的,可是就這麼被宋程濡三言兩語的打發了。
她不甘心,隱忍許久的不滿終於又再次爆發出來,狠狠地把剛擺上來的水晶擺盤拂落在地,擺盤裡的龍眼落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