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巔峰學霸> 第243章 我要的是尊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43章 我要的是尊重! (1 / 3)

喬喻當然也看到了這條訊息。他甚至還比那些教授們更早知道一些。畢竟現在所有跟他能扯上關係的訊息,都會有人通知他。

壓根就不需要他刻意去關注。

喬喻還順便研究了一下微軟釋出這則公告的時間。正好是他跟微軟代表談過之後二十分鐘。

微軟負責跟喬喻談判的是蘭維爾·昌德拉,是微軟研究院產業研究董事。

只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位印度裔的微軟高管。

喬喻仔細回憶了一下當時跟蘭維爾·昌德拉的談判過程。

這位印度裔高管對他提的一些條件提出了反對意見,隨後他便以谷歌這家量子超算的龍頭公司都答應了他的條件,你小小微軟屁事兒怎麼還這麼多,強勢終結了談話。

當然這些肯定不是喬喻的原話。不過意思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

現在看來微軟對於他的評價還是有些不服氣的。比如這是覺得自家的技術不比谷歌差?

說實話,喬喻感覺有些稀奇。

畢竟他對量子硬體方面的研究進展關注度並不高。

畢竟喬喻接觸科研領域的時間不長,而且大多數時候都是專注於純數學的研究。

哪怕對暴力破解大素數感興趣,聚焦點也是透過演算法跟軟體來解決問題。

畢竟研究硬體的週期太長了。還要受限於小破球上的工業實力。耗費的時間都是以十年來計算。

喬喻覺讓他提供些幫助還行,但他肯定沒那個耐心去研究這種東西。

就好像登月專案,動不動就是十年計劃,需要幾代人的接力。第一代的航天人都已經退休了,才把無人車送到月球上。

等到真正開始載人登月,估計又有一大波人要退休了。跟往年從零到一起步階段時不一樣,現在的大型工程,很難體現出個人在其中的貢獻。

但軟體、演算法就不一樣了。投入少,見效快,不需要幾千上萬人的工程師團隊,去攻克成千上萬的工程難題。

當然,這並不是說硬體不重要。但喬喻覺得這些事情完全可以交給那些專業的人去做。他做的事情則更有意義——在現有硬體的條件下,壓榨出硬體的每一絲潛力,給出一個最優解。

這才是一位優雅的數學家應該乾的事情。

總不能讓他也去傻乎乎的瘋狂試錯吧?如果去深究人類工程發展史,就會發現這就是一部瘋狂試錯的歷史。

而且任何工程發展都是這樣,無一例外。航空、航天、晶片、電力乃至基建……

只要善於總結歸納,再加上一點點運氣,試錯足夠多之後,總能找到解決辦法。想想都覺得這並不唯美。

這也是華夏工業體系能發展到如此規模的原因之一。

人又多,還花了幾十年還普及了教育,再加上內卷文化,一個專案幾十上百個實驗室同時去試錯,效率想不高都難。

雖然這一過程中,肯定是造成了不少資源浪費。但總體結果還是不錯的。

起碼小破球上起碼百分之五十的製造業生產力都紮根在這片土地上。甚至獲得了“工業克蘇魯”的怪譽。

微軟挑選這個時候突然釋出晶片,甚至都不給自家一點點準備時間,喬喻自然能斷定,這是蘭維爾·昌德拉在跟他談完之後,跟公司上層緊急交流之後的結果。

不過考慮到他跟蘭維爾·昌德拉談判完都已經快凌晨五點了。他們還有精力召開一場高層會議,並快速做出決定,讓喬喻不得不佩服這些高科技公司高管們的敬業精神。

真的,以後誰再跟喬喻說歐美的科技公司不用卷,喬喻一定要唾他一臉。

凌晨四點多還堅守在第一線談判,談判完之後還要去彙報、開會、做決策……

也許微軟高層不知道紐約凌晨四點街頭的樣子,但一定知道凌晨四點雷德蒙德街頭的景色有多美。

這可要比普通打工人要敬業多了。

不過喬喻還拿不準促使微軟做出這番決策的動機是什麼。

是因為他說微軟量子技術發展不如谷歌,直接把對面刺激到了,所以想要證明一下?還是說想在談判條件上拿捏一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