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一所公立大學,屬於加州大學系統的一部分。
給予加州的福利大概就是本州居民入讀該校的學費比較低廉。
畢竟公立大學的資金主要來自於州政府的財政撥款。
但作為一所知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肯定不可能靠州財政那點撥款就能運營。
加上公立屬性,不能像私立大學那樣收取高昂的學費,所以想要發展就得有多元化的進項。
其中研究資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進項。最少得讓學校那些知名教授能從中賺到,才能死心塌地的留在學校。
更別提最近一段時間,美國整體經濟一直很不景氣,尤其是白房子裡那位本就在拼命的縮減財政開支。
這種財政方面的壓力也下探到了州一級,來自財政的支援持續減少。
甚至都沒法有怨言,畢竟可不單單是加州如此,各州都是如此。
到了加州更有其特殊之處。
比如加州大學系統大都發行了許多債券,揹負著極高的債務,用於學校發展。這些債券用於建設醫療中心跟高檔社群。
這主要是因為大學土地在這裡有著免稅的優惠政策。
只要是校園內開展的業務,不管是商業,又或者私營公司的研究收入跟智慧財產權帶來的收入都會減稅。
所以學校自然有極大的動力在校園內的土地上做文章。
比如學校會把教室、實驗室這種地方跟各種商業、體育場、高檔住宅區、醫療中心結合起來。
所以每新建一個實驗室,周圍就會成為一個繁華的商業體。然後學校可以靠著醫療中心跟商業運營來獲取發展資金。
這種做法聽起來很不錯。而且財報上看也的確是如此。比如加州大學醫療中心的年收益甚至能超過州政府撥款跟捐助的總和。
而且加州大學系統屬於公立大學,似乎沒有人能從中牟利,簡直完美。
但唯一遺憾的是,學校本身沒錢,要搞這些都是靠的發行債券,也就是借貸。
而且這些債券是用學校的學費、房地產資產跟利潤、校內餐飲、體育場等等優質資產做抵押的,對於買進這些債券的人來說,幾乎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當然能大量買進這種優質債券的,肯定不是普通人。至於是誰,那屬於秘密。
所以加州大學系統的學費一直在上漲,普通教職工的工資則很難漲,而且各項生活成本卻因為高負債而上漲是不爭的事實。
甚至為了彌補財政缺口,加州大學系統更傾向於招收其他州跟國外的學生。畢竟州外學生的學費是本州學生學費的四到五倍。
具體到伯克利分校,其實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學校是知名學校,但欠了很多錢。所以學校不但要發展,還需要更多的收入去償還利息跟本金。
跟各大科技公司合作對於伯克利這種知名的研究型大學來說,無疑是來錢最快的方式之一。
尤其是跟谷歌、微軟、IBM等等這樣的大型科技公司合作興建各種實驗室。更能刺激校內各項產業的蓬勃發展。
結果現在突然有人要從中作梗,不讓這些大型科技公司跟他們合作了?
更可怕的是,這個人手上還真有影響這些大型科技公司決策的籌碼,甚至是能影響到那些科技公司背後財閥的籌碼……
董事會的大佬們能不急嗎?這何止是在掘學校的根,這是在斷無數人的財路啊!
學校如果無法可持續性發展,怎麼繼續發行債券?尤其是那些能拿到專案的教授如果走了,怎麼繼續維持高昂的學費?
更可怕的是,如果之後發展到伯克利分校的學生都不再受青睞,以後還能不能找到足量的學生都是問題。
這更意味著學校花大價錢建設的那些校內娛樂商業綜合體的價值將會不斷下降。失去了人,不管是租金還是醫療中心的收益都將直線下跌。
這種情況下,那些已經賣出去的債券該如何償還本金跟利息?就靠那點州撥款?別開玩笑了,那點小錢誰看得上?發工資都不夠。
這才真是百萬漕工衣食所繫!可想而知董事會里成員此時有多著急,他們甚至比校長還急!
這種情況下,不過才剛下午一點,伯克利分校的董事會緊急會議便召開了。
除了有兩人因為在國外實在無法到場外,所有人都到齊了。
即便是國外那兩位也積極的透過影片參加了這次會議,絲毫不顧及時差因素耽誤了休息時間。
畢竟每一位董事會成員都並不代表著他們自己,還代表著他們背後的利益參與方。
碰到這種大事情,萬一需要有人做出犧牲怎麼辦?不參加會議,那犧牲的必然是自家利益,到時候找誰說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