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法務、財務、市場營銷、研發、戰略規劃……
這種遠端的談話,雖然出面的可能就一個高階副總裁,但這些人員會預先把所有材料都給準備好。
就好像新發布了一款量子晶片。這款量子晶片有多厲害,全新的技術,材料學的突破,未來的標準制定……
要表達的意思無非是我們在這個研究方向上如此強大,雙方合作屬於強強聯合,而不是單方面的施捨,所以沒必要那麼強勢……
甚至咱們一起合作,你還賺了。我們的硬體,加上華夏提供的軟體,必然可以定義量子計算的未來,妥妥的雙贏。
至於谷歌,那種土雞瓦狗就不應該上桌。所以他們的合作毫無意義。
真要談判的時候話肯定不能這麼說,但微軟想要表達的意思大概就是這樣。
合作是必須的,但絕對不能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得咱們商量著來,照顧到雙方的利益。
牌已經打出去了,微軟當然不會急著去找喬喻繼續討論合作的事情,還需要時間觀察對方的反應,才能制定恰到好處的談判策略。
但顯然誰都沒想到對面的反應會這麼快!
下午三點多鐘就等到了。
是的,鄭希文想辦法跟那些交易所聯絡上之後,不到五分鐘微軟就收到了訊息。
資本高層之間訊息流動的速度之快讓人咋舌。但其實這很合理。
說白了對於美國的大資本來說,高科技公司長期穩定的高利潤的確很受青睞,加密貨幣交易所帶來的暴利,同樣是他們的心頭肉。
更何況加密貨幣同樣是科技發展的產物。本就依賴於網際網路的發展。
所以依附於高科技公司的資本跟從加密貨幣交易所上吸金的資本本就高度重合。
所以傑西·鮑威爾這邊剛剛收到訊息的時候,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幾乎同步收到了同樣的訊息。
傑西·鮑威爾能想到的事情,薩蒂亞·納德拉自然也能想到。
這是直接宣戰了?
說實話,剛得到訊息的時候薩蒂亞·納德拉第一感覺是困惑。
站在他的角度是怎麼都想不出,華夏那個少年哪來那麼大的心氣……
在做出一系列決策之前,他們是也是經過了各項研判的,甚至專門為喬喻做了細緻的人物畫像。
按照專業人士的觀點分析,喬喻偏向於利益驅動型人格。
具備這種人格的人應該是極為理智的,在決策的時候,會極為理性的將利益最大化。
他們做了研判,丟擲新技術肯定會引起喬喻的注意,如果雙方能夠平等的合作,未來共同制定量子計算的標準,符合雙方最大利益化原則。
他們甚至做好了如果喬喻態度軟化,大家各退一步的準備。
結果對面選擇了半步不退的策略,甚至還有幾分以眼還眼的剛烈架勢。連時間都安排得分毫不差。
這意思就太明顯了,對面壓根不打算跟微軟好好談。就一定要強壓微軟一頭,甚至是按著他們的腦袋,讓他們接受條件。
這著實是過分了。
薩蒂亞·納德拉想不通喬喻的底氣到底是從何而來,選擇靜觀其變。
然後他就看到下午四點,三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同時釋出公告,邀請喬喻團隊在今晚十點對交易所的交易系統進行測試。
一個小時後,燕北大學官方網站給出了回應,同意了三大加密貨幣交易所的請求。一切都設計的跟真的一樣。
就好像原本就是這麼安排的。
於是昨晚幾乎一宿沒睡的高管們同樣被召集起來,開始了新一輪的緊急磋商!
……
“這次會議就一個問題,喬喻團隊的量子模擬演算法到底能做到什麼地步?”
坐在首席的薩蒂亞·納德拉沉著臉看著微軟研究院的科學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