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喬喻開始正常的參加論壇的數學家活動。
唯一的變化就是身邊又多了個形影不離的人——鄭希文。
不過這也並沒有給其他人造成什麼困擾。
畢竟對於諸多的數學家來說,鄭希文也是熟人了。前不久喬喻去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時候,他就一直以學術助理的身份跟在喬喻身邊。
早就已經跟許多人混了個臉熟。
其實說實話,已經四十來歲的鄭希文賣相還是挺好的。看上去自有一股儒雅的氣質。
起碼不動手的時候,還真看不出那有什麼兇悍的氣息,真沒有一般安保人員看上去那麼悍勇。所以欺騙性還挺強的。
喬喻其實並不在乎其他人是否能看出鄭希文的真正身份。但氣質相近也有好處。
當其他人圍著喬喻攀談時,不會因為鄭希文在旁邊有什麼顧忌。
就這樣一天的時間很快過去。
喬喻大半時間都在各個小廳裡晃悠。別小看這次數學論壇只有兩天時間,但其實很高階。
專門邀請來做報告的學者大都是世界知名的大佬。大都是拿過各種大獎的數學家跟物理學家。
當然也有像餘偉、陳哲論、薛松這樣燕北跟華清兩所大學的優秀學生跟教授,也在會議上做報告,刷刷聲望。
千萬別小看在這種學校舉辦的會議上在小報告廳做報告。
實際上這已經是極大的榮耀。
畢竟可不是每個人都能跟喬喻去比。能夠隨時在各種會議上刷臉。然後被眾星捧月一樣對待。
對於諸多相對普通些的數學家來說,想要在國際數學界刷聲望,就是從這二十分鐘、四十分鐘的報告會開始的。
甚至能在這種場合做報告都已經是一種殊榮。
更多的數學家,甚至只能自費舉辦一些報告會來刷聲望。這種報告會根本邀請不到幾位像樣的嘉賓,這才是常態。
這種現象在學術界其實已經是常態,也不限於數學領域。幾乎所有學科的年輕研究人員都一樣的。
世界發展到這個階段,卷已經是全方位的。一夜成名的終究只能是少數人。
能在某個小圈子裡享有盛名,已經很不容易。就好像之前的薛松……
對於華夏數學家最大的利好還是喬喻的廣義模態公理體系已經深入人心。
所以只要本土的教授報告只要有相關內容,都不乏聽眾。甚至還很搶手,主要聽眾都是國外學者。
當然國外那些知名教授也是一樣的,報告廳裡不乏聽眾。大都是華夏學者跟學生……
也不能說華夏的數學家這是依然崇洋媚外。主要是隔得遠了,交流不易。自家人想要討論相對簡單。
喬喻也就在各個報告廳穿梭,站臺,跟人討論一些技術細節。然後不停地拒絕各種邀請……
是的,如果說昨天大都是代表不同利益集團的大公司向他送出一根根橄欖枝,今天就是諸多高校跟研究所誠摯邀請他去做報告。
之前這些邀請都是田言真跟袁老出面幫他拒絕掉的。
理由也很充分。
喬喻身為燕北跟華清人,燕北跟華清又是華夏唯二的超級高校,他還沒在自家辦報告會,怎麼可能去別人的地頭做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