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喬曦聊完之後,接下來一個星期,喬喻的確是仔細思考關於人生意義跟理想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
喬喻已經明顯感覺到,從他拿到了菲爾茲獎開始,身邊的大人們似乎突然就都希望他能趕緊變得成熟、懂事兒點了。
這樣再次印證了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
一個公認的廢物做成一件事,就會得到許多的表揚。但他這樣優秀的人,哪怕小小年紀已經站在世界之巔也還不夠。
因為所有人都認為他還能變得更優秀!不管是學術上,還是思想上。
不過反過來想想,喬喻覺得好像也能理解。畢竟像他這樣優秀的人,不管是建設還是破壞,造成的影響都要比普通人更大那麼一點。
反過來想想這也是種褒獎。最重要的是,其實他得到的也遠比普通人更多。
喬喻不是網上那些不知人生疾苦的人。他是真靠自己的努力打拼過,自然知道錢這東西其實並不好賺。
幫寫作業、幫考試、幫簽字……把身邊一群小同學們那點零花錢都快搜刮乾淨了,也無法滿足他跟喬曦兩人的日常開銷,更不提賺什麼錢了。
上初中後,開始為大哥們提供情緒價值,一年平均下來每個月也就能賺個接近兩萬塊了。
說起來,這個收入水平已經超過星城工資中位數很多了,也很難存下什麼錢來。
對於當時的他來說,千萬存款都是個遙不可及的數字。五百萬的彩票要連中個三次……
但現在他們的家庭資產雜七雜八全部加起來,已經有兩千五百萬了。
雖然在華夏發達的網際網路上,擁有兩千五百萬現金流依然是個窮逼,但喬喻很清楚真正的華夏普通人想要擁有這樣一筆財富有多難。
不,放眼全球,哪怕把不可一世的西大都給加上,普通人想擁有三百多萬美元的存款,都是天方夜譚。
更別提他現在幾乎沒什麼花錢的地方。
燕北跟華清發的學生卡里,每天換著花樣吃錢都跟花不完一樣,出行不管到哪都有專車接送。
哪怕出遠門也不需要他去搶票,總有人給他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帖帖。高鐵基本都是商務艙,飛機也是頭等艙,甚至豪奢的專機也體驗過了。
似乎是時候追求點更高階的東西了。不然他想要的一切,都能唾手可得,似乎的確沒什麼意思。
當然思考這些東西,其實並沒有佔用喬喻多少時間。因為他這段時間其實非常忙。
細雨科技服務公司這邊的事情他得顧著。一方面是他去參加國際數學會議這段時間,的確積攢了太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另一方面是過了磨合期之後,登月那邊的計算需求也越來越龐大了。然後倒逼著計算所那邊的苦逼計算團隊不停的求救。
這也讓喬喻感覺到於延江這樣的老傢伙果然是非常雞賊。
發現在他這兒說話不太好用,乾脆就去逼計算所那些苦逼的科研民工們。
這些科研民工在重壓之下,只能求到他這邊。電話、微信一個接一個的,還是軟語相求,各種好聽的話,讓他都感覺不太好意思了。
只能親自出手幫這幫人去調參,分析資料,解決問題,順手再升級一下平臺。
除此之外,喬喻還要騰出時間去思考他的新課題,要從無到有創造一個完備空間來描述量子系統一件簡單的事情。
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跟那些數學家的交流,跟之後的思考,只是讓他有了一個大概的思維輪廓。真要把整個體系證明出來,還需要思考很多細節性的東西。
數學就是這樣,一切都建立在一個嚴絲合縫的數理邏輯體系之上。
雖然可以隨意在上面塗抹,但每一步的證明過程都不能有任何瑕疵,一個反例就能讓前期所有工作前功盡棄。
從這一點上說,物理學家其實更為幸福。因為對他們來說,存在即合理。
尤其是到了量子力學的層面,一切都是機率,只需要依賴於實驗結果和統計規律去揭示自然的本質,而不必總是去追求絕對的邏輯完美。
就這樣每天解決問題推導他的喬喻空間,加上思考人生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了八月底。
……
二零二六年,八月三十一日。
喬喻八點十分才從睜開眼睛,隨手開啟手機微信便彈出計算所那邊屈君昊發來的訊息,一連七、八條,都是七點多鐘發過來的。
好吧,已經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