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梅納德看了拉里·古斯一眼,悶聲道:“這才不是重點!拉里,不管喬喻的方法有沒有用,他起碼找到了一個新的方向。
而且就目前來說,我並沒有發現論文中有明顯的邏輯上的漏洞,起碼他在邏輯上是自洽的。至於細節有沒有問題——我還要深讀兩遍。”
這番話如果讓某位數學生聽到,大概會欽羨到流口水。
眾所周知審稿人大都是義務勞動。尤其是對於一些大佬級人物來說,如果不是他們感興趣的稿子,一般根本不會接的。
有時候礙於各種情況接下了審稿任務,其實也沒那麼多時間去看稿子。大都是交給自己的學生看,或者用碎片時間瞅幾眼最後給個意見。
能讓這些大佬深讀的文章當然有,但絕對不多,每年可能也就那麼寥寥一、兩篇。而且大都還是同等級大佬的最新成果。
像這種已經通讀了之後找不到明顯邏輯漏洞,還打算細讀的文章,對於論文作者來說,也是無上榮耀了。
這足以說明身為審稿人對於這篇論文的審慎態度。
當然喬喻並不清楚這些。
對於他而言,論文要寫的足夠嚴謹屬於基操。因為在他還沒怎麼接觸論文的時候就見識過如果論文寫的不嚴謹,會是什麼樣的。
是的,說的就是秦鏡儒那篇文章,著實讓他一言難盡。也就是薛松來燕北的時候,只帶了博士生,沒帶碩士生。
不然喬喻好歹要請這位秦師兄多吃幾頓飯,感謝他提供的反面教材,為他在學術方面的成長提供了諸多幫助。
當然對他來說,年初發表了一篇論文並不就是萬事大吉了。真要說起來,他最近還挺忙的。一堆的事情都離不開他。
兩邊實驗室在收尾階段,而且因為陳卓陽要做些其他的驗證工作,所以燕北大學這邊實驗室的一些收尾計算工作也壓到了張曉身上。
喬喻覺得這也算是在幫陳師兄了。畢竟異地戀最大的敵人就是在空虛的時候身邊沒人陪著,然後被人趁虛而入。
但現在只要工作量夠大,就能讓張曉忙到根本沒時間空虛下來,每天都能過的非常充實。根本不可能想七想八。
真的,能為陳師兄做到這種程度,喬喻都覺得自己可能是個大聖人來著,只是之前他跟身邊人都沒發現他這閃光的一面而已。
華清那邊的公司他也得看著。
不對,應該說公司不用看,但儲存中心他得盯著一點。
公司名起的很低調,叫京城細雨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這個細雨,其實就是喬曦跟喬喻的名字,各取了一個字,然後挑了個還算有意境的詞出來。
主營業務就是為各大實驗室、工程團隊提供資料處理跟模擬計算服務。
於總工那邊給錢爽快,這邊建設的速度也挺快。隨著第二期一千萬的資金到位,基本上裝置都已經鋪設得差不多了。
說實話,初期投資的兩千多萬的裝置聽起來很多,但在對於機房來說裡面其實就只有兩個標準的42U的機櫃。
再加上各種儲存裝置、內部交換機、網路佈線跟一套冷卻系統。這大概就是科研都是靠錢堆起來的原因了。
這些東西的確挺貴。
這也是喬喻壓根沒打算提供算力支援的原因。一般能用得起他這個平臺的實驗室或者工程團隊,基本上都不缺算力,缺的只是能幫到他們的計算平臺。
硬體佈置得差不多了,他就得除錯軟體了。
陳卓陽跟張曉都沒時間,老薛也忙於廣義模態公理體系的升級沒空幫他做前期的除錯,喬喻也只能拉著喬曦一起,幫他一起做除錯。
這又不得不說計算所那邊的幫助了,那邊是真有海量的脫敏資料用來幫助喬喻做訓練。
託上次去計算所做講座的福,喬喻在那邊認識了幾個挺不錯的助理研究員。
既然已經把資料提供了,自然也不介意順便幫他做一些處理。反正對面也習慣了做這些基礎性工作,而且跟著喬喻做事,還能學到些東西。
比如未來的細雨計算平臺的調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