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哪個搞數學的能拒絕站在閃光燈下,被無數同行追捧的誘惑呢?
更別提他說不定也能出書,還是教科書!
面對學生的時候,他介紹自己的時候,都不需要把名字寫在黑板上,而是輕飄飄一句:“大家看看課本,那個作者一欄,陳卓陽看到了嗎?就是我。”
哪怕是編委似乎也行啊……
想到這裡,陳卓陽激動了,然後淪陷了……
於是,很快陳卓陽就回了條訊息:“別說了,小師弟,你就說我現在能幹點啥吧?趁著師兄我頭髮還剩一半,拼了!”
“沒問題,陳師兄。你真是太幸運了,現在的工作真的很簡單。主要就是低維模態空間的驗證工作,我這就給你發一個目錄過去,上面的驗證課題你都可以選。”
這句話後,沒兩秒鐘,陳卓陽便收到了喬喻發來的第一步工作目錄。
果然全是一些基礎的驗證工作。
比如驗證模態空間的幾何一致性與結構性、透過廣義模態數論重新分析素數對分佈規律、集合的動態變化建模、集合的交集和並集運算的模態化分析……
這些工作目錄裡還貼心的給出了工作展開建議,大概看過之後,陳卓陽便明白了,這的確不需要太多的數學思維創新能力……
絕大部分工作都是數值方面的建模跟運算,為之後的一些引理跟定理證明提供佐證。
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喬喻已經提出的一系列基礎性假設,把一些已知的東西直接帶入進去,進行驗證跟統計。
比如第一個對素數分佈規律的研究,他就要選取一定範圍內的素數對,例如10的5次方個素數,然後把每個素數都透過框架對映到模態空間。
然後透過模態空間去研究這些模態數的分佈特性,去統計並研究與其幾何結構,比如去找有沒有周期性跟對稱性,又是否有漸進規律這些……
這些驗證後的報告,就能幫助喬喻去證明或者重述一個個景點數論猜想。
比如如果根據統計發現了模態空間中存在無窮多個密度區域對應於β=2的模態數,那麼可以推匯出孿生素數分佈的幾何化解釋。
雖然難度最高的推導工作,陳卓陽自覺沒辦法完成,但前面這些機械化的計算跟統計工作,他完全可以勝任。
更別提絕大部分工作其實也是交給計算機去進行驗證。當然,陳卓陽是絕對不會選擇這個工作的。
那是搞數論的更擅長做的事情。陳卓陽只打算選擇跟幾何相關的問題。恰好任務列表裡也有兩個。
總之這一刻,陳卓陽感覺他的青春又回來了,因為他又特麼找到了讀研時的感覺。
就好像他親愛的導師給他佈置了一個讓人頭疼的作業……
不過陳卓陽還是很快就在其中選了兩個近期需要做驗證的命題,然後發給了喬喻。
“OK!陳師兄,趕緊沖沖衝!記住,未來的你一定會感謝今天的選擇。這兩部分的工作爭取兩個月內做完。”
“不是,小師弟,兩個月?”
“要相信自己,不就是耗費些時間的工作嗎?你要跟上我的進度啊!兩個月還不出點小成果,你讓我怎麼跟田導和袁老交代?
更別提其實需要抓緊時間的不是我,而是你啊,陳師兄!我才十六歲同齡人還在上高中呢,我急啥!菲爾茲獎年齡都是四十歲呢!
但這麼重要的課題,兩個月如果咱們課題組連兩篇文章都發不了,你對得起未來的你嗎?陳師兄!想想看,頂刊的二作、三作正在向你招手呢!
當然,如果你還有餘力,階段性成果也可以自己寫文章,然後我來幫你推薦,一區的一作總得有幾篇吧!讓津大意識到你的實力,給他們玩個大的啊!陳師兄趁著你還年輕!”
看著微信上這些誠懇的話語,陳卓陽覺得他完全沒退路了!
似乎真的就只能——拼了!
畢竟喬喻說的沒錯,著急的其實不是小師弟,而是他自己。
“行吧,你放心,兩個月,我一定把這些工作完成!”
“我就知道你行的!加油,陳大教授!”
“呼……”陳卓陽看到喬喻最後對他的稱呼,深深的吐了口氣。
嗯,第一步成為一位教授,這個理想一點都不好高騖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