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碼有一點田言真說的沒錯,喬喻不管大家對他的結果態度如何,他這個十六歲的孩子都成了本次研討會的明星人物。
甚至第二天早上的講座,有教授因為他的缺席而感覺非常惋惜,比如埃弗頓教授。
當他下午去參加了菲利斯教授的講座後,更是被圍了起來,物理意義上的包圍,許多人都想跟他探討關於他昨天所表達的那些想法。
菲利斯教授在講座開始前,甚至邀請他站在講臺上,跟他合了張影。這一度引起了埃弗頓教授的不滿,直到他也站上講臺,跟喬喻合影,講座才正式開始。
喬喻也聽的更認真了。
事實上他不認真也不行,臺上的教授目光時不時的落到他身上。好吧,這是田導專門強調過的,所謂最基本的尊重。
冒犯一位數學家其實很簡單,最難堪的方式大概就是當面說他證明出的定理毫無意義,次難堪大概就是對他的講座不屑一顧。但其實後者跟前者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同為數學研究者,但凡認為對方的工作有意義,便不會不把對方的講座當回事。
哪怕喬喻現在還不算數學家,不懂數學圈子裡的這些潛規則,但他懂男人那莫名其妙的好勝心啊。
雖然這些都是知名高校、研究院的大教授們,但沒見剛剛埃弗頓教授就因為他第一天講座的時候,沒合影,結果就一定要去合影了才肯讓菲利斯教授的講座正式開始嗎?
所以如果他第一天認真聽了埃弗頓教授的講座,還頗有收穫,今天菲利斯教授的講座卻不認真不聽,不知不覺中就把人給得罪了。
喬喻倒是不介意得罪人。
但考慮到這位菲利斯教授在講座開始前就對他釋放了善意,屬於那種未來可能成為世界學術界盟友的大佬,得罪了很划不來。這屬於最簡單的計算題,不需要複雜的數學知識,小學一年級把加減法學會了就能做。
而且那句話深入人心,朋友總是要多多的才好。
數學界也一樣,結合喬喻所瞭解的田導跟師爺爺的經歷,當對面的人抬起頭舉目四望,發現全世界都找不到一個朋友的時候,那他就已經贏了。
而且喬喻發現年紀小真是最完美的護身符,真就很容易招這些大叔大爺的喜歡。
這邊講座剛結束,他就被圍住了,甚至還有人找他要WhatsApp跟郵箱的賬號。
前者這個軟體他沒聽說過,後者他報了一個QQ郵箱,還是免費版那種。
埃弗頓教授明顯第一次遇到這種十位純數字的郵箱,一度校對了好幾遍。
結果是袁正心把喬喻教訓了一通,讓他回去找田言真要一個正經的單位郵箱,並拉住了找喬喻要郵箱的教授們,大家可以離開的時候再交流。
於是喬喻祭出了最充足的理由——要趕回去撰寫論文,便匆匆從華清大學“逃”回了燕北大學的數研中心。
總不能真被糖衣炮彈給炸了,他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把完整證明給出來。然後以最快的速度散播出去,並被主流數學界所接受。
雖然已經有了思路,但要保證證明過程的嚴謹性,還是需要時間的。不過也用不了多少時間了,昨晚喬喻熬到了凌晨兩點,早上七點就起床,來參加講座之前,就已經把最難搞定的部分完成。
現在回去,隨便吃點東西,應該能在晚上全部搞定,然後發給導師跟袁老。
接下來他要做的,無非就是看他的兩位導師如何安排了。
……
&nbidexterity定理依賴於某種區域性和全域性幾何物件之間的等價性。例如,區域性的同調代數物件可以透過高階範疇論公理全域性化。
但經過研究發現,一類具備共軛脊狀結構的奇異點,在非線性幾何背景下會透過高階範疇產生異常行為。本文將這類奇異點暫命名為喬點,並以P表示。
假設我們使用的範疇C是某種形變範疇,其中物件是某種具有特定幾何行為的模。對於代數簇 X,範疇C中的物件可以表示為一類padic層F的集合。
在喬點附近,區域性模M的行為受到脊絡結構的影響,導致其在高階範疇論中的表現不再是常規的物件,而是需要加入某種複雜的形變引數來描述:Floc=Defjoe(M.
這裡Def是形變範疇的函子,描述了奇異點 P1處的模 M1如何透過形變影響整個幾何空間中的其他奇異點。具體證明過程如下:……”
夜裡九點半,潘敬元被袁正心一通電話邀請到秋齋的小型會議室裡時,此時會議室裡已經不止他一個人,這次受邀來參加的諸多教授,大半都已經來了,桌面上擺著的就是這麼一篇文章。
不算是一篇標準的論文,但證明過程簡潔明瞭。
潘敬元一眼就能看出這大概就是出自那個十六歲孩子的手筆,很符合他對喬喻形成的刻板印象。
從昨天當眾提出了可能讓他們的證明過程失效的反例,今天給出了完整的證明過程,中間甚至還參加了一場學術講座,但凡年紀大一點,效率大概都不可能如此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