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林家照例放出到了年紀的丫頭。
蘇青芷現在瞧得明白,林家主動放出的丫頭,那品性多少有些問題。
而那些主動拿銀子贖出去的丫頭,反而是品性不錯的人。
果然應了那句話,便宜無好貨,好貨不便宜。
蘇青芷把俗語說給明氏聽,把她招惹的笑了起來,她搖頭說:“我們林家也不差那幾個錢,反而是年紀大的丫頭留下來,最容易招來禍事。
把她們放出去,也算是結了善緣。
那些到了年紀拿銀子贖出去的丫頭,也不過是做主子的人,在暗地裡給她們做的面子。
這樣一來,丫頭們出去之後好尋親事,將來不求她們念著林家的好,至少也不會說林家惡。”
林家經營這麼代,能代代人口興旺,自然與每一代當家人有關,也與林家的家風習慣有關。
家裡無招禍的人,男人們在外面也不會分心。
明氏跟蘇青芷相處久了,自是知道她不是一個心思多的人,而且她對外口條嚴密。
明氏輕嘆著把劉氏跟她說的話,她低聲說給蘇青芷聽,她嘆息道:“小三那裡也不知如何想,他平日裡也管著我們這一房的商事,還不是一樣的在官府裡當著差。
他現在說年後辭官,你小嫂子心裡很不是滋味,認為他不為兒女的將來著想。
小三有一個官身,將來兒女們論及親事,門第也能高一些。”
蘇青芷經過那些事情,自然是明白這些事情。
如果她的外祖家不是唐家,而且外祖家歷來待他們兄弟姐妹親近,只怕她和林望舒是成不了事情。
林望景要是沒有了官身,將來是會影響到兒女的親事。
然而他兒女現在年紀都不大,十年後,是什麼情況,誰也不知道。
明氏提醒蘇青芷說:“小九,這樁事情,誰也不要說。我們不說出去,或許小三有機會反悔。
如果說了出去,他就是有心反悔,為了面子,都會硬挺著辭職。”
蘇青芷重重的點頭,雖說林望舒跟他輕描淡寫的提過三位哥哥的性情,說這位小哥年紀最小,可是為人行事最為老成。
蘇青芷想著林望景如果主動要辭官職,只怕在林家都會引起震動。
這事不能提,至少不能由她露出風聲。
蘇青芷瞧著明氏擔心的神色,她想一想跟她說:“大嫂,我瞧著三嫂家侄子很是聰明,他只要精明能幹,自有良緣主動尋上門。”
蘇豐道的親事,差不多就是良緣主動尋來的例子。
蘇家經過三次白喜事,親友們和鄰居們都已經見識趙氏的能幹周全溫良為人。
蘇青芷在林家的日子能夠越來越舒暢,就與她有一個能幹護短的嫂嫂有很大關係。
她初嫁進來的時候,林家有些平輩們當著她的面還會故意說一些不中聽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