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青芷盤算天天長大之後的事情,她心裡面多少明白了一些事情,那個時候只怕林家分了家。
五房不再是嫡支,而是嫡支上的分支。
其實在第三輩的名字上面,各房為了與嫡房區別開去,多少會注意在名字上面要有所區別,在排行上面,各房的排行上面,在曾孫子輩都會另定一字。
長相聚,恨分離。蘇青芷越發明白林望舒願意搬出去的心思,近幾年搬出去,至少將來不用直面那種真正的分開。
蘇青芷在這個時候也知道了,林望舒這一輩‘望’字排行,叔老祖家是跟著排行,到了林廣用這一輩用‘廣’字排行,叔老祖家這一輩上面則是用了別的字排行。
大家有大家底蘊,有些事情,是暗藏在細節裡面。
難怪大家的長房媳婦,都是經過精心仔細挑選能擔得住事情的女子。
如明氏,如小王氏,她們在許多方面表現得相當的有智慧而成熟大氣。
蘇青芷的眼裡,五房的嫂嫂們都不錯,然而細細觀察之後,就會發現明氏是最為適合當家理事的人婦人。
張氏為人一樣的大氣,然而張氏明顯是不太喜歡理事的人,是那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性子。
劉氏是一個熱心的人,然而她為人處事重情太過沖動,一樣不是能做合格當家的人。
至於蘇青芷更加不是適合當家理事的人,她向來是不太關注別人的閒事,然而每一房長房的當家主母都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本事。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一個好的當家人,在大家庭裡面,是要做到事事關心事事入耳,從小事裡面瞧見大事情。
蘇青芷原本對自己的設定就是平常人家不當家管事的媳婦,嫁進林家之後,她多少還是管一些事情。
然而她瞧得越多,越發能明白她的不足之處。
她想把將來的日子過得好,她就要學習許多的事情。
明氏,是她的鏡子,她在她的身側感受最深。
明氏和林望從這般的關係,她都不曾冷落過林望從身邊的事情。
她還是不管在人前人後盡了妻子的大部分責任,至於少部分責任,則是他們夫妻的內務事情。
蘇青芷跟林望舒感嘆要學的東西太多,只怕她是無論如何努力,也只能學習到一些皮毛,而沒有辦法去學到精華。
林望舒多少明白她的意思,有些事情,是有關天分情商,與你努力多少還真的無關。
蘇青芷至少還是有心去學習,而且最為重要的是蘇青芷明白自己的短處,從來不會拿短處與別人的長處去比較。
林望舒也不願意打擊到蘇青芷用心學習的決心,他只是鼓勵的跟她說:“你不用急,時間還長,慢慢的學。我也不信你學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