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粱家的人歸家,他們給粱家老大人夫妻請安的時候,大家隨口提了提蘇家做客的事情。
粱家老大人夫妻已經聽粱家三夫人提過提前回來的原由,再聽眾人說了說當時的情況,他們也認為粱家三夫人是應該自覺提前回。
粱家三夫人特意言明,她的侄女少年心性太重,在家中嬌養長大,如今還是那不懂事的人,才會遇見容貌俊美的人,就那樣多看人好幾眼。
粱家老大人一向對這些事情從來是聽聽而已,他不會當著兒媳婦的面,說任何評論話。
粱家老夫人是相信了三兒媳婦的話,認為她的侄女的確是年紀太小,從前關在家中,又不曾出來見過世面,難免一時在人前失態,讓人瞧了笑話。
只是不管原因如何,粱家是不會容粱家三夫人的侄女不能再小住下去。
粱家三夫人是不敢去瞧粱家老大人的神情,她委婉的解說之後,她瞧著粱家老夫人面上神情,她的心往下沉了沉。
她主動跟粱家老夫人說:“母親,如今到了年邊上,想來她家裡的事多,我會安排她早日歸家。”
粱家老夫人一臉欣慰神情瞧著她,她對兒子們內務事情,從來是不干涉,也一向認為兒媳婦們家門不高,可是個個識大體。
粱家三夫人走後,粱家老夫人一臉欣慰神情跟粱家老大人說:“老爺,你瞧,雖說老三家的顧著孃家人,最後還是知道自個是蘇家人。”
粱家老大人聽老夫人的話,他笑了起來,說:“我看你是信了老三嬌媳婦的話。日後,萬一我要走在你的前面,那時候,我會留下分家的條例,你就跟著老大家過日子吧。”
粱家老夫人當下就臉沉下來,然而粱家老大人瞧著她的神色,在心裡暗歎兩聲。
粱家老大人瞧著她的神色,他想一想說:“老三媳婦孃家把那女子送過來小住,那家裡人是存了心思,想借著我們家的人,為她圖謀一份好的親事。
如今因為蘇家小女子的直言,我們家的人,對她的親事,也只能無能為力。
那個小女子的心高,竟然相中了老二家的孩子。
如今她要不把人打發走,只怕老二家的也容不下去。”
粱家老大人覺得粱家三夫人只怕知道家裡人的想法,哪怕她家裡人沒有說得明白,她心裡也知道她孃家人是有心與粱家的人,來一個親上加親。
可惜粱家到了孫輩,他們在親事上面已經有了更多的選擇,自然與父輩們不同,他們希望身邊人除去容貌外,還要知文識理。
而粱家三夫人的孃家侄女,容貌生得不錯,瞧上去性情是溫順,可惜她不識字。
粱家三夫人回到自已的院子,她的身上微微有些冒汗,她一向有事的時候,是不敢直面公公,總覺得老人家把她瞧得太過明白。
她回到自已的院子,想一想,她說的話,她覺得公婆是沒有反對她做出的決定,她的心裡安穩許多。
她去客院見了紅著一雙眼的侄女,在馬車上,她還沒有訓導她,她已經搶先跟她道歉,然後後悔的哭了一路。
粱家三夫人想著侄女的容貌和品性,她的心裡又有些不落忍下來。
這個孩子的容貌生得不錯,嫁給太普通的人,實在是有些委曲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