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利刃1945> 第三一一章 吳面對黑冊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一一章 吳面對黑冊子

康健公司的業務逐漸恢復了正常,吳敬崖先前乘坐的那艘輪船也派來了新的大副和船長。隨著汽笛聲嗚嗚的響起,這艘命途多舛的豪華輪船終於再度起航。

林風對吳頗為關照,他知道吳想乘坐這艘輪船離開,所以在輪船起錨後,他才把吳的畫像全面發放。這樣一來,整個長江流域都開始進入了緝拿吳敬崖的狀態了。

吳回到了張畫家的房子,在整理她的遺物的時候才發現這對兒已經彼此私定終生的情侶,相互的瞭解竟然那般稀少。吳從張畫家的抽屜裡看到了一封已經拆開的信封。裡邊是張的父親給她來過得一封信,信上有地址。原來張的老家在四川成都,她是一個川妹子,可是口音裡卻沒有一點流露。

信上說,女兒,你從家中離開已經五年餘了。我們總是用書信交流,你每次發給我的下一個落腳地方都距離上一個很遠,這讓我很是擔心,我不知道你經歷著什麼樣顛沛流離的生活。

起初你獨自出走,我痛苦不堪,後來你孃親勸我,燕兒飛的再遠也知道回巢。可是為父真的擔心你迷失了方向。

每次你往家中寄信總會隨信帶來許多銀票,這讓我又是欣喜又是擔憂。喜得是女兒能掙錢了,比我掙得多的多。憂愁的是,你還這麼年輕,這些錢你究竟是如何獲得的。

你在上封信告訴我你想變成一個城裡人,一個上流人。

知道你有這份雄心壯志,為父很是感嘆。

不過,我認為,人的命運大概老早就會註定,出人頭地取得成績的畢竟不是多數,更何況是一個女孩子。假若你一直向上,難免會面臨進退兩難之境地,那時你何去何從,我不知道,想必連你也不清楚。

我,衷心的希望你可以有原則的活出自己的人生,如果你用了錯誤的手段攫取到了豐厚的果實,那果實就是再香甜也是惡之果。

願主保佑你,奉主耶穌基督的命,阿門。

抽屜裡還有一本黑皮的聖經,上邊寫著新約。

吳敬崖沒想到張畫家的家庭竟然是基督教徒,一個四川的農民信封基督教,感覺很滑稽。

在他的印象裡,這些洋教似乎都是那些達官貴人附庸風雅,或者為了拉近跟洋人的距離而去信的,實用主義的厲害。

那時瓜分華夏的帝國很多,口碑不錯的諸如美國,20世紀初,美國良心發現,覺得當年的庚子賠款華夏確實賠的多了,他們就把當年的庚子賠款返到華夏,興辦教育。英國跟美國是表兄弟,弟弟這麼做了,他隨即也效仿美國的做法,指定退還的賠款用於向英國派遣留學生,這就形成了連鎖反應,好多國家都象徵性的退了點。

一度有人說,美國好,美國不坑華夏。

吳敬崖對這種觀點頗為不屑。這麼多年,美國在華夏建設了多少教會大學,多少教堂。這些建造的錢不是美國施捨的,是國人一兩銀子一兩銀子在之前賠出去的。這是美國在拿我們給出去的錢給我們做人情。這不叫善良,這叫收買人心。

看著那些大個子,白面板黃頭髮的外國人在華夏享受著帝國主義瓜分華夏所帶來的優越地位,把他們的文明,他們的文化強行傳入中國,吳敬崖憤慨萬分。面前的這本黑冊子就是他們改造華夏人,促使華夏人變成他們奴隸的工具。

從冷兵器時代結束之後,亡國滅種早已經不是外來入侵者的手段了,叢精神上,生活上徹底改變國人,讓所有人甘心情願的做他們殖民地上的順民。這才是美國的狼子野心。就這方面而言,他的確比英法俄日意要高明的多。

吳整理好了張畫家的個人物件把他們全部打包在了一個小盒子裡,獨把那本聖經隨手扔在一旁,他不想讓這東西再去毒害任何人了。想到這裡,他拿來了一個鐵桶,準備把這本書付之一炬。就當他把書開啟準備燒燬的時候,好奇心又促使他隨機翻開了它,他先前從未看過這種書。他從小看的都是四書五經,資治通鑑,貞觀政要,這些傳統典籍。他認為中國人的智慧是最先進的,尤其是先秦諸子百家之時,那個時候中國群星閃耀,百家共鳴。儒家,法家,道家粉墨登場。那時最好的時代,那時最美麗的時代,那時最自由的時代。可是時至今日,那些古代先賢的東西怎麼就無法讓這個國家走向富強和興盛了呢?手上的這本黑冊子如此單薄,可是為什麼他能讓美國這樣一個年輕的國家如日中天呢?

吳恰好翻開了,進入視野的是這樣的文字。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他犯奸淫了。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丟在地獄裡。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下入地獄。

吳被這文字中的決絕震撼了,國人歷來推崇士的精神和文化,士可殺不可辱,這書中所提到的內容,似乎比士的覺悟更為透徹和深入骨髓。

吳望了望手中的打火機,猶豫了半天,心中感嘆,這書好是厲害,如此一會兒,便將我迷惑。不行,我要燒了他,不能被這邪惡入侵。不過吳的手彷彿不聽使喚,就是不忍點著。

索性吳躺在床上,仰面朝天,繼續往下看去,這一看竟然入了迷,一直看到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後,他依然對天大喊,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讀到這裡,吳竟然流淚了。華夏古代士輩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他們這些詩中透露著對國家的忠誠,對百姓的同情,同時也有對於惡人的恨與憤怒。

他們誰能像那蒙難者一樣,即便被殘害到那個地步,依然選擇了對所有作惡者的寬恕。

吳被深深的震撼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