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走?”她問朱仲鈞。
“還要準備。一個月左右。”朱仲鈞道。事情緊急,調軍也不能等太久。
行軍需要準備,不是說走就能走的。這次說是去接皇帝,可是不能對天下人言,只能說增援西征,自然要再調兵。
而將來接皇帝回來。也只需說西邊戰事大勝,皇帝擔心天下蒼生和國事,提前回京,剩下的將士在收拾殘局,不日凱旋。
顧瑾之點點頭。道:“要是這孩子能在你去西北之前出生就好了。”
朱仲鈞則笑,道:“我接皇帝。他是重病,肯定會快馬加鞭回京的。少則兩個月,多則半年。”
顧瑾之沉默。
煙火已經放盡,天地間寂靜下來,唯有那笛聲,嗚嗚咽咽,似誰的低泣。顧瑾之的心情一落千丈。
******
太子是中秋節早上接到了西北的密報,說皇帝病重,需要立馬回京,又讓派人去增援西征。
拿到這密報的時候,太子忍不住想:他的父皇,到底是重病,還是已經死了?
若是他死了……
太子心裡發疼、發緊。
他是想早點坐上皇位,卻未曾有滅絕人倫的念頭。他對他的父皇,是又敬畏又崇愛。
他不想父皇死在外頭,那麼辛苦。
於是,他立馬召集朱仲鈞和內閣首輔和幾位閣老商議對策。
大家都說,事情宜早不宜遲,應該立馬派兵增援西征,也要派人去接皇帝,讓皇帝平安回京。
誰去接皇帝?
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顧延韜看了眼朱仲鈞。
幾位閣老也看著朱仲鈞。
無疑,朱仲鈞是最好的人選了。
太子是不太放心朱仲鈞的,他比較信任他的老師袁裕業。可仔細一想,西北太危險了,總不能派袁裕業去身犯險境。
將來治理國家,他還是需要袁裕業的。
還是朱仲鈞最合適。
太子也同意了,就定了朱仲鈞。
朝事忙完了,朱仲鈞去了仁壽宮看太后,太子則回了趟東宮。
他需要梳洗更衣,帶著他的妻妾,進宮去陪太后和皇后過節。不管發生了什麼大事,表面上的平靜還是要維持的。
回到東宮,他到了太子妃那邊。
太子妃李氏忙迎上他,服侍他寬衣,換了件家常的便服,又親手替他梳頭。
李氏梳頭的手藝,比任何宮人都好。
她雙手翻飛,很快就替太子攏好了髮髻。
等她梳完,太子抓住了她的手,拿在眼前看了又看。
李氏十指纖細修長、白皙瑩潤。指尖的指甲沒有塗蔻丹,修剪得短短的,整齊乾淨,不似其他妃子那麼長的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