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咄咄逼人,讓晉王心裡更加沒底了。(鳳舞文學網
他想躲,卻又怕太子。
太子使勁拽著他,讓御書房去。
剛剛幾位大臣從御書房離開。
顧延韜就在其中。
見到太子,眾人紛紛行禮,太子視若不見,只是狠狠看了眼顧延韜,就轉身帶著弟弟,進了御書房。
皇帝和眾大臣商量的,是親征大事。
今天是定徵糧欽差的人選。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徵糧至關重要。
往蕪湖徵糧,是件美差,太子提議讓他的老師袁裕業去。
這個提議,遭到了朱仲鈞的反對。
朱仲鈞當面說:袁裕業身為太子講師,並無實職。他主責太子讀書。徵糧大事,只怕無法勝任……
然後,他推舉了一位顧氏親信。
太子氣得臉都漲了。
他都不知道,朱仲鈞什麼時候站到了顧氏那邊。
滿朝的大臣,太子最恨顧氏了。
其原因,除了顧延韜的囂張,就是顧家和他恩師袁裕業的那點恩恩怨怨。
太子同朱仲鈞爭辯起來,最後他道:……誰也不是生而便能勝任。國家有難,恩師自請效力,也是一片赤誠之心,望父皇恩准。
皇帝聽了兩人的話,很煩躁。
特別是出征在即,皇帝對太子的不滿,到達了頂點。
他見太子不思戰事,只想著安插他的親信,甚至為了個人恩怨,攻訐老臣。太子想的,只有他自己,而不是整個天下的太平和黎民百姓的生死。
太子太過於狹隘了。
皇帝就遣散了眾人,只留下朱仲鈞,大罵太子。
……國難當頭,你竟然只想為你的老師謀取重利。在你心裡,你父皇、你的百姓。都不及你的老師?既這般,你這個太子也莫要做了,跟著你的老師,去做個學生!皇帝厲聲吼道。
太子面紅耳赤。
他看了眼站在旁邊的朱仲鈞,更是尷尬。
所以,他跑到了御花園去發脾氣。
他知道御花園到處都是耳目,但是他也不怕。他就是想讓他父皇知道,他對父皇這麼粗暴辱罵他感到不滿。
他想,父皇需要親征,整個朝廷就需要他。此刻父皇是不敢拿他怎麼樣的。
太子發脾氣是很有底氣的。直到遇著了晉王。
他非要拉著晉王。讓御書房去,就是想報仇,讓朱仲鈞也難堪幾分。
御書房裡,如今只剩下皇帝和朱仲鈞兄弟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