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節咬鉤
身體變差,營衛虛弱,各種狀況就會湧現而至。
譚氏不過是小小風寒,卻看上去精神頹靡,竟有幾分遲暮之相。
平日裡她脂粉濃,看不出來她的蒼老。今日不知為何,她換了個清新的妝容,老態就一覽無遺。
她幾年前就常生病。過不了半月,她自己又慢慢好起來。每隔三四個月,就要病一次。知道的,心疼她,為了這一口氣,拼了命的活著;不知道的,只當她常裝病。
太后和成姑姑,是屬於“不知道”的那類人。
在她們眼裡,譚氏狡猾多端,未達目的不擇手段。有時候病得半死不活,都當她要死了,不成想過幾日自己又好了。今日唱這出,定是事出有因的。故而,看著搖搖yu墜的譚氏,成姑姑面上關切,眼底卻並不半分暖意。
顧瑾之就上前,給譚氏請脈,等會兒回去給太后回話。
譚氏心裡不想讓顧瑾之問診。顧瑾之曾多次主動要給譚氏看病,定是居心不良的。怎奈她燒得mimi糊糊的,腦袋裡跟沾了漿糊一般,著實沒有精力再多慮,又是太后派顧瑾之來的,她只得伸出手,讓顧瑾之號了脈。
顧瑾之請脈片刻,臉上表情舒緩輕鬆,並不似其他太醫那般凝重。
譚氏看著,心裡陡然升起希冀。
號脈片刻,顧瑾之起身,笑著對譚氏道:“皇后娘娘不過風寒小疾,認真吃些藥,不日便可痊癒......”
譚氏難得lu出一個笑容,道了句辛苦。
顧瑾之就起身,給譚氏開了方子。
譚氏雖然年輕,身子卻差得緊。
她五臟六腑皆有毛病,特別是脾胃。
脾胃乃是中州之土,四運之軸,生化之源,是身體的根本。脾胃不足,無法腐化食物,身子就沒法子汲取營養,氣血就不足以執行。氣血不行,身子就如同死水。
死水般的氣血,如何能健康?
發燒,也不是身子狀況的一種警告。
這些年,太后管理內宮甚嚴。太醫進來問診,都有規矩的,是不能見到娘娘們的面,隔簾問診,僅僅是號脈,問問哪裡不舒服,就造成了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問題。
其實這還算好的。
顧瑾之記得祖父曾經說過,太祖時期,內宮是不準男人進入的。宮裡的皇子、公主、嬪妃甚至太后病了,都不能讓太醫進入。僅僅是宮裡的太監,把病家生病的情況,口述給太醫,讓太醫開了方子,抓藥來吃。
這樣問診的後果,導致孩子夭折非常多。
而後,才有兒科太醫進入後宮。
再後來,眾太醫皆可進入,但是規矩仍有。
並非太醫們醫術不濟,而是不給他們機會,讓他們仔細問診。
比如食物無法腐化,就經常腹瀉,譚氏肯定自己以為是腸道有疾,請了太醫來,也說自己腸道不好。太醫請脈,見脈象的確有如此症狀,和譚氏相告相仿,就按腸炎等方法治療了......
長此以往,每次生病就治某一樣,反而把最根本的耽誤了。
顧瑾之開了健脾湯。
她又對成姑姑道:“我帶了些安宮牛黃丸來,我去取一粒來,給娘娘服下,這燒今晚就能退了。再喝我開的方子,過不了幾日便能痊癒。”
成姑姑笑了笑,道:“王妃聖手。奴婢去替您取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