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也沒有強求。
這頓飯,除了朱仲鈞有點離經叛道,其他都算和睦愉快。
太后想和朱仲鈞說一說孩子的事,她覺得朱仲鈞這麼教養孩子,對孩子沒有好處。
嚴父才能出孝子。
可轉念又想,朱仲鈞的燕山才六歲,一點也沒有小孩子的調皮惡習,反而彬彬有禮。燕山說話也清晰,甚至會看人臉sè,比晉王還要聰明。
而老二彥穎,才四歲的男孩子,理應懵懂的年紀,他卻也透出幾分機靈,像極了小時候的朱仲鈞。
那時候,先帝最疼愛朱仲鈞,就是因為朱仲鈞打小便聰明異常。
朱仲鈞的孩子,不用生活在宮廷,沒有禮教約束,反而更可愛聰慧。那又何必非要按太后認為對的方式去教育呢?
太后就沒有多言。
皇帝一開始也想說。
後來又想,到底是弟弟的家事,輪不到他管。
所以,沒人說朱仲鈞。
朱仲鈞在宮裡這些日子,格外寵孩子。但是si下里,他也跟燕山和彥穎說道理:“宮裡和咱們家不同。咱們在宮裡,爹照顧你們。等回了家,還是跟從前一樣,可好?”
兩個孩子沉浸在父親的寵溺裡,不約而同點頭,根本不懂朱仲鈞到底說什麼。
顧瑾之在一旁笑。
她不想用什麼科學的方式來教養孩子。
這世上,原本就沒有絕對正確的事兒。
對於顧瑾之和朱仲鈞而言,他們從小受過的科學教育方式太多了。最後,他們也不過如此,至少不快樂。
假如,父母能讓他們感覺到,父母盡最大的可能維護他們,疼愛他們,而且父母相愛,相互忠誠,只要教會他們努力、積極、樂觀,也許就能夠他們快樂活一輩子的。
可惜,沒有這種假如。
朱仲鈞是愛孩子的。他的愛,在顧瑾之看來並未過度,她就不多言。
她一臉幸福,托腮看著自己的丈夫和兒子。
這七年,生了三胎,到了這一刻才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家宴結束後,太后把孩子們都帶到仁壽宮,和他們說話;皇帝則把朱仲鈞叫到了御書房,皇后把顧瑾之叫到了坤寧宮。
顧瑾之不知皇帝和朱仲鈞說什麼,她有點擔心。
皇后譚氏和顧瑾之說了些家常,問了問廬州的事。
顧瑾之恭敬回答她。
最後,皇后突然道:“你的長子,長得真像你。次子和三子,就像王爺多些,這真有趣……本宮一生無子,羨慕你得緊……”
顧瑾之心裡一森。
譚氏話裡有話。
“娘娘過譽了……”顧瑾之道。
譚氏微笑。她頓了頓,又問:“你的長子,是早產的?聽說七個月就落地了…….”
顧瑾之猛然就明白了什麼。
她袖底的手一緊,面上仍是恭敬帶笑,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