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三爺的事,最終沒有遮掩住。
沒過幾日,京城裡傳遍了。
連宋盼兒和顧瑾之也聽說。
只是唐家三爺被抓回來,就沒了下文。
那位郡主不哭不鬧,從簡王府回了唐家,一副順從的模樣。
唐家拿住了檀兒,又交給了金香樓,贖回了唐家三爺填進去的一萬兩銀子。
檀兒當時贖身,身價是四萬兩。她用自己全部的積蓄,填補了三萬兩。如今唐家將她再賣給原東家,卻只要一萬兩銀子,金香樓如何不願意?
檀兒又是棵搖錢樹。
金香樓高高興興收了檀兒的賣身契,把一萬兩銀子交給了唐家。
唐家拿著這一萬兩銀子,又填補了將近五萬兩,才將郡主的陪嫁都買回來,而且添了幾樣。
幾乎是傾家dàng產來描補。
郡主頭一次深明大義,拿了東西就不再吭聲。
可是唐家三爺鬧個不停,非要見檀兒,聲淚俱下跟父親訴說他和檀兒的恩情,口口聲聲說沒有檀兒他也活不成的。
他能猜到唐家不會善待檀兒,卻不知道唐家已經將檀兒賣了的。唐伯爺只得將他關在家裡,裡裡外外派了十來個小廝和護衛看護他,不准他踏出院門一步。
唐家三爺是個才華橫溢的風流書生,卻手無縛雞之力,被看護住了,根本無法反抗。
金香樓也沒有再安排檀兒姑娘接客。
有了這件事,檀兒的名聲更甚,不少人慕名而去。
唐家原指望早早了結此事,不成想錯走了一步,讓事情總無法平息。唐伯爺不逛青樓,不知道青樓的規矩。他哪裡曉得,yin奔並未損害名ji的聲望,反而讓更加的恩客願意花錢見她一面。
所以,打算息事寧人的唐家頭疼不已。
這件事從年末到年初,都被大家津津樂道的。
京裡好些年沒有出這樣的醜聞,誰也不願意放過,見面就要說上幾句。流言蜚語,也失去了本來的面目。
唐夫人氣得不管事了,把家全部交給了大兒媳fu顧玥之。
唐家掏空了家底去買贖郡主的陪嫁,所以誰當家都是巧fu難為無米之炊。
好在二奶奶素來厚道純善,三奶奶思柔郡主又心知肚明,將來分家的時候誰也不至於埋怨說家業稀薄。
顧玥之就臨危受命,把管家的事全部接了下來。
唐夫人把管家的對牌和賬目全部交給了大兒媳fu,也沒臉再見三兒媳fu,在她的正院上房設了小祠堂,整日以唸經為由,躲開眾人的請安。
大夫人知道女兒在婆家,要度過一段艱難的日子,就偷偷變賣了自己兩處的陪嫁房子,又拿出些si房錢,貼補了女兒四千兩的現銀。
顧玥之正愁沒錢怎麼過年,母親給了,她也沒有推辭。
過年的時候,宋盼兒就問起唐家那些事。
大夫人也和她說了,只是沒提貼補女兒錢財那些事。
宋盼兒就感嘆道:“玥姐兒不容易。如今當家,怕是千難萬難,將來也落不到好。”
將來分家的時候,眾人看著家產少,免不得猜測顧玥之中飽si囊,定要受人埋怨。
二夫人也在一旁插嘴道:“就不該管。她婆婆最會省事,什麼惡人都讓玥姐兒做。明著讓玥姐兒當家,實則讓玥姐兒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