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是兩路先鋒的。
一個自然是從南昌王府出,一個是從廬陽王府出,這個算是明面上的東西,代表軍隊還是屬於兩個王府,只是暫時徵用。
南昌王知道這只是形式。
等這支軍隊回來,他派出去的先鋒,不一定能回來。反正捐獻都捐獻了,南昌王也懶得再掙扎,沒有派他的指揮使,而是隨便派了個將領。
而廬陽王這邊,最痛苦的人,非寧席莫屬。
——*——*——
當得知廬陽王將王府六萬護衛軍捐獻給朝廷,充當安南平亂增援軍的時候,寧席就大發了通脾氣。
他的壯志凌雲,都寄託在這支軍隊上。
結果,朝廷沒收了。
每個王府可能見護衛軍,這是祖制。寧席想不到朝廷能用什麼法子。不遵循祖制,沒收王府的軍隊。
結果,那個傻傻的廬陽王,自己給皇帝出了個主意,把自己給賠進去了。
和其他人一樣,寧席肯定這是顧家在搗鬼。
除了顧延韜,誰還這麼損人不利己?
事情已經無法迴轉,寧席除了氣得心口疼,還真沒有旁的法子。
兵部的人通知他回廬州。讓他出任先鋒,又讓寧席狠狠氣了一回。
這個先鋒,除非能立大功,否則能不能回來還兩說,寧席才不想去!他一夜之間。從堂堂正正的六萬精兵指揮使,變成了光桿將軍,這如何不叫人氣惱?
大人,要不我去吧?身邊的下屬對寧席道,總得有人出人先鋒。大人自然不能去。將來王爺回廬州,還是要按祖制建護衛軍的,還需得大人出力……
再建護衛軍。能有六千人就是上限了,否則皇帝不會同意的。
當初能建六萬人的護衛軍,那是先帝特許的,讓廬州作為壽城的後備。
每個王府只能見三支護衛軍。每支護衛軍是兩千到兩萬不等的人數。雖然說不等。可超過兩千的人數,皇帝就會留中不發。
六千人,有什麼用啊?
寧席的滿腹大志,一下子就化為烏有。
這讓他憤怒又迷茫。
讓孫柯去吧。寧席最終狠狠道。那小子定是在王爺身邊,說了什麼壞話。也許這次的事。也有他出的主意!
很快,寧席就將孫柯的名字報上去。
皇帝猶豫了下。
他知道朱仲鈞很喜歡孫柯,整日帶著孫柯玩。
他找了朱仲鈞,問他的意見。
朱仲鈞則道:好啊好啊。孫柯出去玩,回來會給我帶好玩的嗎?
他根本不懂這些。
皇帝見問了也是白問,就同意讓孫柯任先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