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才把林蔓菁的情況,說給了顧辰之和顧瑾之聽。
顧瑾之聽完之後,坐下來診脈。
顧辰之滿臉焦急,多次打斷顧瑾之診脈,不停的問:“是怎麼了七妹?你大嫂有事沒事?”
大夫人見他這樣不沉穩,輕輕咳了咳。
顧辰之就尷尬撓了撓頭。
顧瑾之取脈,發現林蔓菁的脈滑而圓潤,說明胎兒很健康;深按下去。然後再鬆開時,林蔓菁的脈鼓起來慢,醫裡稱“按之不鼓”,說明林蔓菁自己本身正氣不足。有點虛弱;再輕取的時候,她的脈有點沉澀。
“大嫂,我看看舌苔……”顧瑾之對林蔓菁道。
林蔓菁就伸出舌頭讓顧瑾之瞧了。
舌質不紅,說明非熱。
診斷了一番。顧瑾之讓她又躺好,然後伸手輕輕按了按她的腹部,問她到底哪裡疼。
林蔓菁也說不好,一大圈都疼。
最後,她說肚臍眼四周疼。
“這是蛔積。”顧瑾之笑著對大家道,“不妨事的,大嫂肚子裡有蛔蟲,蛔上入隔,才肚子疼的。用些安蛔湯就好了。”
眾人皆錯愕。
他們心裡都以為是動了胎氣的。哪裡知道。竟然是蛔蟲。
林蔓菁滿臉通紅。她低聲道:“我從前也沒這樣過。”
“從前身子好,才不易察覺。”顧瑾之道,“如今懷了身孕。全身的血都聚集子宮以養胎,身子裡的氣機因為缺血而不運。正氣就不足。正氣不足就虛弱。身子裡潛伏的毛病,全都顯露出來。您肚子裡的蛔蟲,也不是一兩日的。您安心,我給您開個烏梅安蛔湯,對胎兒沒有影響。”
林蔓菁這才鬆了口氣。
大夫人和顧辰之等人,也跟著鬆了口氣。
烏梅安蛔湯是傷寒論裡面的方子,由烏梅、乾薑、細辛、黃連、當歸、附子、黃柏、黨參、桂枝等組成。
“喝了安蛔湯,打出蛔蟲,肚子就慢慢不疼了。”顧瑾之跟林蔓菁說,“大嫂以後要吃飯。因為您氣血不足,所以氣機不運,三焦不暢,脾陽不升,都沒有胃口。可沒有胃口也要吃,這樣才能補正氣。”
她開了方子,交給大夫人。
林蔓菁連忙點頭。
她問顧瑾之:“要不要吃些補氣的藥?”
顧瑾之搖搖頭:“肚子裡有孩子,最好別吃藥了。補氣的話,多吃飯就好。一日三頓,每頓都要多吃些……您原本就瘦。”
林蔓菁又點頭。
開好了方子,煎了藥喝下去,顧瑾之又給她取脈。
沒什麼異樣,顧瑾之就道:“照這個方子,再喝兩劑就夠了,不能多喝。”
然後她和宋盼兒告辭離開。
顧辰之不想走。
大夫人卻冷了臉:“快去!要是不去,以後也不準再去了,安心在家裡唸書。”
顧辰之眼睛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