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家三房所行之事,讓朝野上下震驚不已。
那四百斤黃金的價值,換個不世襲的奉國將軍,是虧大了的。
可又是捐獻行軍,衝為軍資,其心純善,乃是為百姓造福。
這樣捨己為公,其情感動蒼生。
京裡到處都有讚揚之聲。
大伯顧延韜也連聲說好:“贏得如此美名,大助我顧氏聲威。老三從小就愚鈍,這次卻辦了件敞亮事!這回讓我在皇上和百官面前,也露了大臉!”
大伯母聽了,笑了笑,心裡卻也驚訝不已。
她自負比旁人有點小見識,卻也做不出三房那樣的大手筆。
那麼多錢,就這樣捐獻給了朝廷……
想一想都覺得心疼不忍。
而換來的奉國將軍,食邑一年才六百石,還不能世襲。
這是私情,自然不能拿出來的,此刻京裡到處都在贊顧家深明大義,大夫人也要如此:“三房這次行事,真叫人意想不到。不過朝中行軍,國庫空虛,填補這些為天下計,也是他們的仁慈善心。”
大老爺才不管三房什麼心。
目的到了即可。
三房這次給顧家漲了臉!
二房也聽說了。
二老爺有點牙疼:“那麼多金子,說捐獻就捐獻……”從指縫裡漏點給他,他也能緩緩家裡的拮据。
早知道三房這樣大方,他就開口去借點來花花,也好過三房這樣打了水漂。
二夫人何嘗不是?
“一群敗家的!”她也捂住胸口,恨不能要哭了。
那麼多錢呢,說沒就沒了。
給他們一點也好啊。
“宋氏那個敗家娘們!”二夫人氣得罵起來,“那麼多錢,換個什麼奉國將軍。她自己也得了個淑人的誥命。有那麼些錢,就算沒有淑人的誥命,也能橫著走了!”
她只講利益,不講名聲。
三房這邊,倒也高興。
宋盼兒聽了顧瑾之的利弊分析,覺得這些錢在手裡,反而是禍害。
捐獻出去,她也沒指望能換來什麼。
這原本就是皇上賞賜的,又不是顧家自己掙的,宋盼兒並不是很心疼。
如今能解了顧延臻的讀書之苦。也能得了淑人的誥命,她心裡還覺得賺了。
最高興的莫過於顧延臻了。
讀書無非是尋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