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臺的記者們只分兩種,一種是實習記者,一種是正式記者。
實習記者通常都是廣播大學的高材生,通常也就是實習一年的時間,然後如果合格,加上是本人也有這個意願的話,那麼就可以留下來成為正式的記者。
像之前顧兆晴在京市電視臺那種,又不是實習又不是正式記者的那種,在這裡是看不到的。
當然了,主要原因可能也是因為國家臺的記者編制名額比較多,不像是京市電視臺那邊那麼緊俏。
雖然好像很多時候,國家臺的收視率或許都比不上地方臺,但是在某種意義上,地方他還是要聽從國家臺的,國家臺即使收視率不好,也始終都是華國的象徵意義。
所以這裡從來都不缺少待遇什麼的。
當然了待遇好一些,相對來說管的也就嚴一些了。
所以也是看各方面的取捨了。
想要自由,當然是去地方臺更好。
但是如果想要保障和待遇的,當然還是國家臺。
辦好入職手續之後,人事部長就打了一個電話,之後沒有多久就來了一個人,看上去有些年紀了。
“這個就是《聽聽那時的聲音》節目組的負責人陳休德。德叔啊,這個就是新加入你們節目組的記者,顧兆晴!”人事部長笑著幫他們介紹道,“顧兆晴之前是京大漢語言系的高材生,以後就是你們的人了!”
聽到“漢語言系高材生”這一點,這個被稱作是德叔的人才有些驚訝。
記者們大部分都是出身於廣播大學,學的多半都是的播音主持,沒想到竟然還來了一個這樣的。
“之前學的文學?”德叔問道。
顧兆晴點了點頭。
“那我問問你,我的名字,你知道含義是什麼嗎?”陳休德問道。
顧兆晴還真的沒想到這一上來就給她出題了。
不過這還真的難不倒她。
“我想德叔您的名字應該是‘貴真人之休德兮’中的取字吧,”顧兆晴笑著說道,“出自《楚辭》中的《遠遊》,貴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休德是美德的意思。”
顧兆晴對《楚辭》那還是比較熟悉的。
聽到顧兆晴的話,陳休德果然十分滿意,笑著點著頭說道:“果然不愧是京大出來的!”
只要說起京大來,那絕對是一塊響噹噹的招牌。
而且現在陳休德聽到顧兆晴的話也知道,這個高材生應該也不是隨便說說的。
“那就走吧,現在節目組來個你這樣的也是剛剛好!”陳休德笑著說道。
其實陳休德自己過去就是研究古文化的,所以才開闢了這樣的節目,但是記者們大部分都是廣播大學出來的,對於古文化大部分其實並不能算是有多瞭解。
所以現在來這麼一個真正專業,陳休德還真是挺高興。
一路往節目組去,陳休德路上還在給顧兆晴介紹這檔節目。
這檔節目是周播性的,但是通常一個文化點需要上下兩期節目,甚至需要更多期才能播完,所以並不是一個星期就要去一個文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