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妍抬起頭嫣然一笑,“你為什麼不去找你的股東籌錢”?
“因為我想發展只屬於我自己的產業 。陸山民毫不猶豫的說道。
“你要兼併直港大道的酒吧”?
“對”。
姜妍睜著大大的眼睛,饒有興趣的看著陸山民。
“我雖然不瞭解酒吧這個行業,但我知道任何行業兼併都充滿火藥味兒,你初來乍到,就不怕地頭蛇吃了你”?
陸山民迎上姜妍的目光,“那是我的事情”。
姜妍放下刀叉,雙手放在餐桌上,越發襯托出飽滿的身姿。
“三百萬”。
陸山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驚訝的看著姜妍,他沒料到姜妍會一口答應,而且還是三百萬。
“我要不了這麼多”。
姜妍嫵媚一笑,“你不是學過經濟學嗎?”
陸山民點了點頭。
“那你應該瞭解不少企業家創業的故事?”
陸山民又點了點頭。
“一個企業家成功很簡單,先做出一件事,然後用做出來的事貸款或融資,掙得一定資產的時候,然後用這些資產再貸款或融資,如此反覆迴圈。只要能貸款,那就貸得越多越好。現在很多鼎鼎有名的大公司,哪個不是資產負債超過了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多的達到了百分之八九十”。
陸山民皺了皺眉頭,“可是......”
“可是怕欠債”?姜妍呵呵一笑。
姜妍一臉微笑道,“書上寫的和現實有著很大的差距,這個世界欠錢的才是老大,只要能借到錢,那就是本事”。
頓了頓,姜妍似笑非笑的盯著陸山民,“做一個生意人,最大的本事不是你能把事情做得多好,把事情做好那是你員工的事情。而是,能否能借到錢,能否一直借到錢,能否借越來越多的錢”。
陸山民眉頭緊皺,在《激盪三十年》中介紹了很多企業家,確實如姜妍說的那樣,絕大部分企業都是靠貸款和融資走過來的。
但他是一個傳統華夏人,傳統的華夏人有一個特點,不喜歡借錢。
借錢在大部分華夏人眼中是一件恥辱的事情,負債更是一種巨大的心理壓力。
陸山民特別害怕這種壓力,當初欠陳然的五萬塊錢,他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儘快的還上這筆錢。
所以當初看《激盪三十年》的時候,他主要關注的是企業家如何創業,如何決策,以及他們的傳奇故事,關於他們貸款和融資部分,潛意識的忽略了過去。
姜妍饒有興趣的看著陸山民,打趣的說道:
“怎麼?讀了那麼多經濟學的書,小農意識還沒有改變”。
陸山民沉默了半晌。
“你的意思是我拿這筆錢兼併了幾家酒吧後,然後又可以用這幾家酒吧抵押貸款,再去進行兼併,迴圈往復”。
姜妍呵呵一笑,“很聰明嘛,拿著銀行的錢搞擴張,搶佔市場”。
陸山民皺了皺眉頭,“要是資金鍊斷了,還不上銀行的貸款,豈不是徹底翻不了身”。
姜妍呵呵一笑,淡然隨意的說道:“對啊,要不怎麼會有那麼多老闆跳樓。商場如戰場,這句話可不是一個比喻,而是真實的寫照,你以為大老闆很好當嗎”。
姜妍含笑看著陸山民,他的五官輪廓分明,眉宇之間透著股少年的英氣,他的眉頭微皺,有著與之年齡不太匹配的成熟,他的眼睛很明亮,像一頭下山的猛虎,充滿了勇猛之氣。
“好,三百萬,多久能夠放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