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過了多久,白崖驟然醒來,睜眼之際,黑暗的室內彷彿閃過一道亮芒。
“夜了!”
白崖看了一眼窗外,只見黑漆漆一片,只有天上的星辰閃爍著微亮的星光。
他在靜室裡摸索了一下,點起周圍的燭臺,頓時房內明亮了許多。
來見景泰真人之時本是早上,但真人講了半天典故軼事,差不多到了傍晚。他現在再打坐上幾個時辰,可不就到深夜了嗎!
早上剛來時,他還處於醉酒狀態,身體還有不輕的舊傷,但現在精神已經恢復圓滿,渾身神清氣爽。
白崖從蒲團上站起,就在室內緩緩打起了五行拳,全身骨架噼裡啪啦地響個不停。
五行拳是健體拳法,他打了一遍就全身發熱,出了一身汗,身體更覺輕盈,思維也敏捷活躍了許多。
“差不多了。”
白崖低頭撿起蒲團前的兩本秘傳,猶豫了一下,便翻開了那本附錄著王靈官手札的古籍。
雖然先看已有註解的拓印本有助於理解原版,但拓印本帶有拓印者的精神和道意印記,一旦先入為主,反而會對原版的解讀不利。
這就像諸子百家的古著,今人的理解和註釋各有不同,甚至有些還互相矛盾。
既然劉鈺和景泰真人給了白崖這個機會,他當然憑自己努力先試一試原版,這樣就算不成功也不會留下遺憾。
翻開古籍封面,內頁是一種稀薄的獸皮內膜,這種材料耐磨抗損,經得起歲月考驗,是武道秘傳比較好的載體。
首頁入眼是那位凌衍子前輩所著的序言。
“……餘凌衍子,修道百載,碌碌無為,唯陣法一道可堪入目……蒙師門恩典,賜下王善祖師手札……歷經一甲子,餘終可納雷霆之威於陰陽五行,封雷印法始成。
……十載後,餘有感武者修玄之難,再得師友啟迪,以封雷印法為媒介,使得武者能親身體會陰陽五行之道,從而踏入玄道門檻……
……封雷印法納天地於凡體,收雷霆於芥子,蘊玄術于丹田,可謂傾盡陰陽五行之妙……
……旁人皆道餘始創大法,卻不知此法乃是基於王善祖師大道。世人皆知冠蓋之高,卻不知冠蓋之下尚有萬丈巨木……愧哉愧哉!”
《陰陽五行封雷印法》短短的一篇序言,幾乎濃縮了凌衍子半生的修行生涯,也介紹了這門秘傳的來歷和淵源發展。
白崖看完序言,不由對這位凌衍子肅然起敬。
這位道長創立如此秘傳卻仍不居功,可謂謙恭君子!
不過,修行者講究一個當仁不讓,天授不取反受其咎。既然凌衍子對於僅剩十餘頁的王善手札這般推崇,那麼想必內中必有乾坤。
白崖一邊想著,一邊翻開第二頁,從第二頁開始,書頁上便是圖文並茂。
書中圖形基本都是陣法方點陣圖,有些則是陣法的區域性解析,大多是複雜的圖形組合,旁邊附有註解。
這些陣法方點陣圖實際上還不是陰陽五行封雷印法的內容,而是前置知識,就像中學課本里古言文附錄的解注,但白崖依然看得頭暈腦脹,十分裡面只懂得一兩分。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這句話裡的聖人指的就是神州人族文化的始祖伏羲。
傳說伏羲氏時期,有龍馬從黃河出現,揹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揹負“洛書”。伏羲根據這種“圖”、“書”畫成八卦,也是最早時期的“易”。
可以這麼說,河圖洛書就是華夏文化的最初起源。
陰陽五行、九宮八卦是河圖洛書的演化結果,其中牽涉到了大量的幾何知識。
什麼叫幾何,幾何這個詞出自於希臘文,原意是土地測量,後來代指研究圖形的科學。幾何能夠以人的視覺思維為主導,培養人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洞察力。
最早關於幾何的書籍是同戰國時代,希臘人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後來在白崖前世的明朝,被徐光啟翻譯了過來,這才出現了幾何這個詞。
白崖現世神州是沒有幾何這個詞的,與之相代替的是另外一個詞——規矩。
規矩兩字早在甲骨文時期就已經出現,規是圓規,矩是矩尺。伏羲持規,女蝸持矩的圖案在古瓷器上隨處可見。
規矩與算籌就是遠古神州有關代數幾何的兩種數學知識,發展至今日已經成為諸子百家普遍都要學習的基礎學問,一如白崖前世的數學工具。
對於規矩和算籌最為精通的兩家,乃是墨家和道家,以及差不多被墨家吞併的農家。
不過,這兩家精通規矩算籌的基礎不同,墨家是因為制器,道家則是因為易學。
白崖在中學時代的數學只能說一般,而且到現在已經隔了二十多年,早就都還給老師了,讓他現在再看陰陽五行這種苛澀的陣法知識,就有些強人所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