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對她們實質上的生活來說,並麼有任何改變。
而我,卻結結實實的捱了我奶奶的十幾棍,還耽誤了大半天學習的時間,怎麼想怎麼都得不償失。
回到家,我沒跟我媽提這邊的事兒。
日子還要繼續,我不想給她增添太多的苦惱。
我媽這種人,註定經不起風雨。
還好,我能為她撐起一片晴空。
因為中午在我爸那邊也沒吃什麼,晚上我就特意去買了點小菜,有我愛吃的豬大腸,沈碧愛吃的豬腳,還有我媽喜歡啃的鴨頭。
零零碎碎的花了得有二十來塊錢,把我媽給心疼壞了。
可是當我捧了洗好的新衣服給她時候,她又高興的抹起眼淚來。
“好多年沒穿過新衣服了,我穿著好看嗎?唉,腰上贅肉是不是有點多了。”我媽欣喜的像個孩子。
我和沈碧就坐在椅子上笑。
過了一會,沈碧也換上了自己的新衣裳,娘倆拉著手在那歡笑,整個房間裡溢滿了快樂。
那是許久不曾見過的快樂。
我見狀,暗暗地告訴我自己,我要賺錢,賺更多的錢。
給媽媽和妹妹更好的生活,讓她們更快樂。
第二天,我就開始琢磨怎麼改良冰粥。
確切的說,是做冰粥的進化版——在九十年代,雖然說民眾們普遍貧窮,但有錢的富人還是不容小覷的。
而我們的冰粥,五毛錢一碗的價格,是那種非常普通的家庭都能吃得起的,算是基層食物,這樣屬於薄利多銷,賺的是個口碑。
如果真想賺錢,還是得往高了做——不僅種類要豐富,食材要改變,模式也得更改了。
而且,我想的更為深遠了一點,在這個年代,各式奶茶甜品什麼的都還沒興起,都要等兩千年之後從臺灣那邊傳過來,如果我可以提前打出自己的品牌,早早地爭得一席之地,十幾二十年內,我們娘幾個都吃喝不愁了。
說幹就幹!
第二天我略微複習了一下功課之後,就去菜市場買了點木薯粉和糯米粉,又買了點南瓜紅薯紅糖之類的。
紫薯這個時候還沒引進,是個稀罕物什,我也找不到,所以就放棄了。
先將南瓜紅薯給蒸熟,紅糖熬煮開,再加入木薯澱粉揉搓成團,再分成小圓子,稍稍晾乾之後煮個十幾分鍾,再悶上一會,芋圓和小珍珠就做了出來。
為了試驗一下人們對這些東西的接受程度,我先讓我媽舀點放冰粥裡,要是有人不願意要也不強求。
如此兩天下來,許多人喜歡上了這些有嚼勁的小東西,買冰粥的時候都特意讓我媽放上一點。
我的心放了下來,開始研究奶茶。
基礎的奶茶就是煮茶之後再衝奶進去,稍微複雜點的就熬點焦糖,再衝奶茶。
考慮到民眾接受程度,我沒有做很多奶茶口味,就只做了一種原味一種焦糖口味,裡面搭配的就是紅糖珍珠或者蜜紅豆。
因為天氣熱,我還貼心的往奶茶裡放了一些冰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