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的高山屹立大海中央,山體的石壁被鑿空,雕刻著一座又一座佛像。雲層深處灑下金色光芒,宛若抵達了古書中西方極樂,那裡有諸佛端坐蓮花臺,凝望紅塵輪迴苦。
這裡是太虛的核心,要抵達這裡需要穿越沒有彼岸的苦海。
苦海沒有彼岸,又如何抵達彼岸?在古老的經文中,「苦海」一詞泛指各種苦難之世界,亦即生死輪迴之三界六道。眾生沉淪於三界之苦惱中,渺無邊際,猶如沉沒於大海而難以出離,故以廣大無邊之海為喻。因此,「苦海」在佛教中不僅指塵世間的煩惱和苦難,也象徵著一種需要修行和覺悟才能超越的狀態。
而現在,這片經文中記述的概念真實存在於現實,無邊無際的苦海就是天然的壁障,它既隔開外界的影響,又將苦海中心那座大山孤立。即使是至尊降臨,沒有對應的法,沒有能迎接祂的佛,祂同樣需要在苦海前駐足。
海浪拍打高崖,李熄安站在崖上俯瞰苦海。
他跟隨至尊的路來到太虛,回到這個漫長歲月苦苦尋覓的宇宙,臉上卻沒有什麼表情,沒有興奮,沒有欣喜,什麼都沒有。
開帝閽的契約在前些時日失去效應,他用這個契約讓至尊作壁上觀了許久,在失去效應的瞬間,至尊便開始了行動。如今的物質宇宙外殼硬的令至尊髮指,祂們沒法再像過去那樣輕而易舉地撕開宇宙,於是便想到了先抵達太虛,再借助太虛抵達物質宇宙的方法。
太虛正在與宇宙融合,至尊們在太虛裡什麼都不用做,等過些日子,也許幾個紀元,也許就在明日,太虛徹底融化在物質宇宙裡,至尊自然將取得行走宇宙的資格證。
此方宇宙將出奇的穩固,但宇宙中的生靈對於至尊來說依舊脆弱。
李熄安沒有施展降黎明,他悄無聲息地來到苦海邊緣,來的比所有至尊都要早,動作比所有至尊都要快,那天上的七大王座都不曾覺察他的舉措。
宙法在為他指引方向,指向另一個宙法存在的地方!
就在那苦海的盡頭,那座雕刻萬千佛像的高山之中。
只有斷絕一切因果,坐蓮花臺者才可苦海作舟,穿過苦海抵達極樂,成為覺者諸佛的一員。佛陀是太虛至尊層次的生靈,也就是說在太虛裡,若是有生靈能渡過苦海,那麼他便能頃刻洗淨鉛華,沐浴佛光,鑄就寂照尊位。
這在太虛是被允許的,被看作是覺醒開悟的過程,謂永離生死煩惱,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太虛墜落的時間太過遙遠,可能那時候連宇宙常世的修行法都不曾衍生,所以整個太虛呈現出遠古的姿態,連修行之路都是如此的超凡。
李熄安極目遠眺,他竟能看清苦海盡頭的那座山。
山體的背面佛光普照,彷彿正在呼喚他前往。
風中帶著道韻的氣息,給這座死氣沉沉的太虛注入了些活力。那些來自太虛之外的至尊正在太虛裡隨意走動,翻找進階的道路。但李熄安知道太虛對至尊們來說只是一箇中轉站,對於一個死去已久的天圓地方祂們並不指望真的找出什麼好東西來,不過祂們也不會吝嗇對太虛秘密的攝奪。
至尊們真正的目的是正在與太虛融合的宇宙。
原始宇宙才是真正能讓至尊獲利的地方。
在分叉的無限可能裡,至尊們生長的路徑十分狹窄,也得不到能讓尊位進階的營養。但這些在原始宇宙都將得到滿足,就像樹幹中運輸的養分總比枝條要多得多一樣,現在至尊們在從枝葉的位置邁向樹幹,要截斷主幹來獲得龐大的養分。
也許他將在這裡得到想知道的東西。
天圓地方的最終的歸處,九州因何而死亡。若說衰敗,兩位三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