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95.和歌圩 (2 / 4)

…………

三月三,和歌圩。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這是古代士族的過節法子,在十萬大山,在黎部完全不同。

李熄安望著黎部忙碌的人們。

可能是大山深處封閉太久的原因,年輕人如飢似渴,擱那對歌。歌聲清揚嘹亮,讓聽者心情舒暢,前提是不聽裡面的內容。

歌詞的由對歌的年輕人現編,諸如什麼“見你個子小小滴,想必下地沒力氣。”“見妹打傘田邊過,黃牛捱打幾多鞭”。再什麼“不怕耕牛不得勁,就怕好田外人去。”有時候李熄安會想,難怪流傳下來的唱山歌得隔條河,沒那條河的阻攔,對歌的人裡面十對得有八隊打起來,自家的耕牛也要和他們打起來。

如今黎部年輕人大都修行蠱術,大臂一揮,腦袋一熱,有河也攔不住了。

“宋大伯,我們來了!”黎部村頭,洪亮的聲響像門炮仗。

一中年男人驅使著條十餘米的大蜈蚣,此蟲肢節身軀如黑鐵澆築,頭顱口器猙獰,懸著一紅。

它攀爬在地上,經過岩石,足刃打出錚錚火星。

這不算離奇,離奇的是蜈蚣背上坐著群人,看裝飾來自黎部外。一群人有老有少坐蜈蚣背上,跟曾經公交車似的面色平淡,可能已經習以為常。要知道大蜈蚣在山裡可比公交好使,跑的又快又穩不說,甚至山中大部分地形障礙在它面前都是擺設。

“好好好!來的好啊,好久不見了!”穿著綠袍的老人迎上去,嗓門師出同門般的洪亮。

“欸,這是哪家的小子,瞅著面色。”

“這小傢伙啊,王點名讓我繞了個遠路去接他過來。他們那沒有巫蠱師,想來黎部這根本沒有門路。”中年男人摸頭,“我也是到了那才知道那塊地方是曾經一個臭名昭著的惡神的領地,本以為沒有活人了。”

“這樣啊……”老人喃喃,也不清楚他們的王特意找到這個孩子作什麼。

“走吧走吧!”他拍打中年的男人的肩膀,又看了眼男孩。交待幾句,讓他不必拘謹。

“今兒好吃的好喝的招待上,咱們不醉不歸!”

“哈哈哈,不醉不歸!”

他來了啊……李熄安收回視線,那個鎮子裡喚醒他的男孩。

當初李熄安發現男孩身上的神異,但那股神異被魚龍們吞食,用來喚醒鬼棺中沉眠的他。螻特意將男孩接過來,總不是為了請對方吃飯吧?顯然螻還有著些赤蛟不具備看人本領,察覺了男孩的異常。

少年的思索沒有持續多久,另一邊的鼓聲就咚咚作響了。

擊鼓不是黎部壯漢,黎部漢子們都在“戰場”上,兩隊人馬,他們虎視眈眈地盯著對方,兩方人馬前方有一條清晰的白線,上面安置著個紅邊花圈。周圍早已圍攏了人群,整個“戰場”用紅色綢帶與熙攘的人群隔開。吶喊助威聲李熄安坐的角落都能聽見。

搶花炮,有大巫先前與李熄安講述過這裡的習俗。語氣亢奮,說這可是證明黎部漢子實力的絕佳戰場!興奮完了又表露遺憾,大體意思是若是再年輕幾歲,他一定得去場上走兩遭。很多古老習俗哪怕在大山深處,精通知曉的人也不包含大多數年輕人。最近的一次搶花炮,大巫回憶說還是十幾年前。至於和平年代官方組織的場面活在老一輩眼中並不作數。

所以不怪老人如此激動興奮了。隨著文明的進步,一些古老傳統與儀式只存在他們這些老傢伙腦袋裡,不知道哪天就要隨著他們這代人的死去被帶進墳墓。記載的古籍經文?年輕人翻個屁嘞!而現在,他們傳承的歷史和傳統重新展露在了年輕人身上,並且能化作人們行走大山、護佑己身的力量。

等李熄安回過神來的時候,那名大巫已經走遠了。

習俗、傳統、記載的古老。

這些不一定皆是美好啊……少年輕輕地笑了。但他知道,如今展露在他眼中的,黎部的年輕人們繼承的是稱得上美好的事物便夠了。

螻,的確是位君王。

不單單是名號。

…………

風景嬌妍,男女挨肩。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