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尺大漢再撲上去的時候,本已猙獰的頭臉變得愈發難看。
老古的尖啼聲震動地層,妖氣勃發,即便如此,一時間它也很難將噴發出的岩漿再給封堵回去。蠱雕生出大澤之畔,性喜溼潤之地,在這片地下深處已經很不自在,如今岩漿橫流,更是難受,更重要的是,如此濃厚的火土雙行之氣,勢必會影響到它一身實力,被火氣一烤,兇性發作,神智倒有幾分不清楚了。
天下妖物,尤其是它們這種身具上古血脈的大妖,論肉身強度,遠在修士之上,論修行資質,也不比號稱“萬物之靈”的人類遜色,然而最煩擾的一件事,就是它們天生傳承的血脈戾氣與自身靈智間的衝突。戾氣上頭的時候,本能往往壓過理智,這樣雖然可以發揮更強的力量,但同時也會增加變數。
眼下本是穩贏的局面,何必再弄得亂套?
九尺大漢也是惱了,他當然知道源頭在哪兒!那個明明已經逃走的小蟲子,竟然玩了一手回馬槍!最奇怪的是,時機竟然把握得這麼好,區區還丹初階,又是遙隔十里,怎麼跟得上這邊的戰鬥節奏?
沒等想出個所以然來,此時,被烤得暴怒的老古,已經萬事不管,徑直展開巨翅,水汽黑潮強行壓過岩漿熱力,掀起了狂攻。作為搭檔,九尺大漢不得不響應,大戰又起。
這回,比之前還要更激烈十倍,節奏則又猛提一個層級。這裡面,也有九尺大漢刻意為之的因素——這種節奏,不管是陸青還是那個小蟲子,能跟得上嗎?
餘慈也在困惑,他已撤到與戰場相隔近十里的位置,上一回插手效果之好,讓他頗為意外。
必須要承認,步虛修士的戰鬥節奏,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極限,之前引動岩漿,是大勢上的算計,也是在影鬼講述蠱雕來歷時得到的靈感,從他撤離戰場邊沿開始,就已經發動,為此,他用了超過三十個移山符,才打通了一條引來岩漿的“水渠”。且還要慶幸這片地界岩漿流動比較活躍,引過去的時機也有幾分運氣。
倒是那阻止九尺大漢的誅神刺,確實是神來之筆,那一瞬間,餘慈從陸青視角中發現情況不好,不假思索就出了手。
這一擊得手,餘慈就是心中微動,
論聯手的實力,鐵闌和陸青肯定是遜於那兩個大妖的,若能再加一份力自然最好。他想幫忙,可是妄然插手這種層次的戰鬥——比如持劍上去拼殺之類,那純粹就是扯後腿了,所以他才用花大力氣引來岩漿,從大勢上限制兩個大妖的優勢。
這個思路是沒錯的,而更具體有效的手段,似乎還可以參考剛剛那一劍:他也可以直接參與到戰圈中,就是形式要有變化。
腦中念頭轉動,餘慈又往後退,因為蠱雕佈下的水汽圈受損,原來相對固定戰圈也在擴大,步虛修士的爆發速度何其驚人,就是地層也阻隔不住,往往一次位移就是兩三里路,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影響的區域早早就超出了十里範圍。
如此激烈的對戰,修為的短板、默契的缺乏,簡直就是致命的,很快,鐵闌和陸青這邊又出了問題。這回是鐵闌出於對陸青速度的考慮,猶豫了一下,導至後續銜接不上,給了老古機會。蠱雕一個揮翅,就有烏黑水氣凝化為十餘道長索,鎖定氣機,要將它纏住,而九尺大漢則心有靈犀,立刻舍了陸青,夾殺而至。
也在此刻,被夾殺在中央的鐵闌晃了晃身,忽地一分為二,二化為四,轉眼竟是分身四處,朝個不同的方向飛掠,更驚人的是氣機也是同樣變化,一下子將蠱雕的鎖定弄得亂套。
九尺大漢一瞬間也花了眼,他大罵一聲,清楚地感覺到,這又是外力作用的結果。
遠方,餘慈微笑,但額頭上卻是汗水滲出,愈來愈密:
終於又趕上了。
一個太乙星樞分身成功使出,他卻不能休息,緊接著又是兩個天河祈禳咒飛出,先在陸青身上加持,稍隔一線,就落在了鐵闌身上。在步虛層面,天河祈禳咒已經比較落伍了,起的作用不大,但同源的符籙作用,生成了極微妙的聯絡,使得聯手的一人一鬼彼此感應。
這是為了彌補鐵闌形成分身的同時,對陸青造成的干擾,使她先一步確認鐵闌的位置,以便重新結成聯手之勢,等兩個大妖也生出感應的時候,終究比“同源感應”慢了一拍。
連續兩種符籙,都是已結成種子真符的九竅符籙,念動即發,本身毫無難度。可是要想準確無誤地落到十里開外,且對時機把握得精準無誤,卻是耗費了餘慈大量的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