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水母飛舟追著西去的太陽飛行,金紅色的霞光鋪在雲層上、山脈中,壯麗卻未免單調。若不是已經得知不久之後便會到達目的地,按這個架勢,餘慈還以為飛舟會一直飛到天盡頭去。
餘慈所乘坐的飛舟,乃是一件非常巨大的飛行法器,外形看起來和江河湖海中的大船很是相似,長約十餘丈,寬四丈許,立著兩根桅杆,甚至還鋪開了風帆。不過在船身之外,始終張開一層透明的薄膜,遮擋高空罡風。此時飛舟前甲板上,便聚了二十多個人,已佔了此次離塵宗參加劍園盛會總人數四十人的一半。
劍園盛會,離塵宗可說是主家,安排弟子總要從容一些。道德、戒律、學理、實證四部每部都有十人的名額,也就是那祭劍牌。不過,除了實證部是以劍術對決搶牌子之外,其他各部都是按照平日裡的表現,指派名額,所出的也都是一時俊彥。
餘慈在船上呆了也有五天時間,卻是一門心思祭煉那一條金綠宮絛,極少出門,因此,有許多人還不認識。此時他便靠著船側木欄,聽李佑為他講解:
“左邊那位,是戒律部的肖錄。和夢師妹算是同門,那性子……嘖,我也不好說,你只要記著,見他繞遠點兒就是了。”
餘慈聞言望去,只見那肖錄身材偏瘦,臉頰狹長,長得並不好看,只是神情端重,不苟言笑,眉目間森然如鐵,令人不敢輕侮,倒真有戒律部的味道。此時在他微瞑雙目,自顧自地養神,他身邊的修士都不自覺放低聲音,顯得很是敬畏。
“比夢師妹還不近人情嗎?”
餘慈指的是離開宗門之前,他長達二十日的“牢獄之災”,由於沒能及時賠付書錢,按宗門戒律,他終究被提到思過崖面壁,當時拎他去崖上的就是夢微。餘慈這段時間見到的一直是夢師姐可親可敬的一面,倒是差點兒忘了這位令李佑這樣飛揚跳脫的人物都戰戰兢兢的本事,現在倒好,只此一回,便再也忘不掉了。
李佑聽得嘎嘎直樂,就算他和餘慈交情日深,但看著平日裡鐵面無私的夢師妹對餘慈百般照顧,還是有點兒不平衡的,此時也就毫不掩飾他幸災樂禍的心思。
再說笑兩句,他又指著一人道:
“你看,那就是道德部的西峰師兄了。他俗姓華,道號西峰,山門四代弟子中,以他年齡為長,修行已有近兩百年,仍是還丹上階修為。”
“哦?”餘慈一怔,乍聽來,李佑是說這位西峰師兄資質平平,可仔細品味,又似另有深意。
“論修為,西峰師兄在四代弟子中或許還排不進前十,然而他卻是山門之中公認的‘厚積第一’!”
李佑話中頗多讚譽之意,顯然對此人甚是佩服:“西峰師兄修行最是穩重,一步一個腳印,兩百年修行中,有多次機會可以進入步虛境界,卻都被他壓下來,只將根基築得更牢。故而他一顆太清金液還丹千錘百煉,全無瑕疵,神通自蘊,只要突破,便會一鳴驚人,正是龍虎交而風雲匯……呃,他過來了。”
餘慈倒是少見李佑如此推許一個人。一抬頭,果然見有人朝這邊走來。這位師兄道裝打扮,通體上下十分樸素乾淨,身量雄壯,獅鼻闊口,雙目狹長,乍看長相樸實,細看又有威猛之氣,待定神打量,又覺得此人威猛中有靜氣,非同俗流,確實不凡。
“這位是餘師弟嗎?”華西峰主動和他們打招呼,但並沒有刻意擺出可親的面孔,有點兒就事論事的意思。
“見過西峰師兄。”餘慈學李佑的稱呼與其見禮。
華西峰點點頭,目光在他身上略一掃視:“聽說餘師弟修煉的是解良師叔所創的‘玄元根本氣法’。”
餘慈好生奇怪,不知這位師兄是什麼意思,但還是點頭確認。
華西峰又將目光落在他腰間的佩劍上:“可否借劍一觀?”
餘慈瞥了李佑一眼,見他使來眼色,要他答應,也就一笑解劍,遞了過去。華西峰點頭接過,無聲將利劍抽出半截,又用手指在劍刃上抹了一記,方把劍歸鞘,交還回來。
然後,他就在餘慈莫名其妙的目光下,徑自閉目,似乎是在調息。
這位師兄還真是……特立獨行!餘慈又去看李佑,李佑則見怪不怪,為他解釋道:“西峰師兄是在收集你的氣息特質。那劍園內環境複雜,咱們宗門四十號人,說不定哪個就走失了,只有西峰師兄‘天地交感神應大\/法’,可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的氣息,追索辯識,千里範圍之內,無有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