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武御帝> 第十章:溥榮訪鄰(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章:溥榮訪鄰(2)

現在,溥榮持著龍杖,走在隊伍的最前面,這一切回憶都如溫馨的春水,輕輕漫過他的心頭,漸漸融遍全身。

“大人在尋思什麼呢?”伯父皺眉道。

溥榮沒有正面回答伯父的詢問,反詰道:“行至何處了?”

伯父人地兩生,不知該如何回答,正要問隊伍中的當地人,就見前面遠遠地馳來一騎,到了跟前方知是臨淄縣的縣丞,他奉命在這裡迎接大吳使節。

縣丞道:“臨淄這個地方,我……聽聞過,這地方可有什麼來歷?”

縣丞道:“臨,乃君臨天下之意,因此地處於雍州高地,又因此地有一佛山,名日靈山,宜於神明所居。”

溥榮聞言道“佛山?煩勞縣丞速去通報,本使節要在這裡祭祀神佛,據說,靈山照長郡,所以,本使節還要為皇上祈福,為黎民請瑞。”

“諾!”縣丞隨即策馬而去。

只見道路沿著斜坡溝壑向前蜿蜒而去,臨淄縣城就坐落在溝道里。城池倚坡瀕水,呈半圓形框架,只有南北兩座城門,兩面坡上松柏鬱鬱蔥蔥,淄水河靜靜地從城下流過。此地雖然土地貧瘠,卻是郊祀諸神的所在,倒也不顯得荒僻。

溥榮一行來到城下,臨淄縣令早已在城外迎接了。稍事寒暄,溥榮即在縣令的陪同下直接到靈山祭祀。

溥榮每次揖拜,額頭都久久地貼著地面禱告”“昊昊上蒼,佑我大吳,茫茫大地,佑我聖皇。”

縣令上前攙起溥榮,雙手深揖道:“使君忠心,天日可鑑。下官已在城內‘醉香酒樓’備下薄酒為大人餞行,還請使君賞光!”

名日“醉香酒樓”,不過兩間門面,店主人盡了最大的努力也就做了幾樣時令菜蔬,喝的是當地釀的柳林春,一種淡淡的苦味。

席間,溥榮詢問臨淄縣的風土人情,縣令告訴他,縣城南一百零八里的石頂山上有一隱者,年逾九十八,鶴髮童顏,乃先祖朝的建平侯。

“是曾經出使大匈西關的建平侯麼?”

縣令點了點頭。

溥榮高興道:“本使明日就去拜見。”

第二天,縣令親自擔任嚮導,一行人快馬走了大半日,就遠遠地瞧見陽光下石頂山。三峰並立,直插雲霄,嵐氣繚繞,雲湧鬆動,氣象森森。

他們登上東北峰舉目四眺,遠處逶迤起伏的梁山,近處滿川沃野田疇,一覽無餘。

半山腰有一座院落,青石圍牆,卵石鋪道,荊扉柴門,院子不算大,卻也寬敞。溥榮連連讚道:“此地真乃妙境也!”

踩著卵石小道前行,中間是三間草房,兩邊各有廂房。屋前的幾株紅杏,正是迎春綻放的時節,滿枝粉色的花骨朵透著淡淡的清香;紅杏旁邊不遠處,一叢修竹,枝葉蒼翠,透著盎然生意。竹林下,一位小童正在打掃庭院,從屋裡傳來悠悠的琴聲,抑揚起伏,悠遠流暢。

這不是《高山流水兮》麼?溥榮情不自禁地讚歎。縣令欲上前問話,卻被溥榮攔住了,直到一曲終了,縣令才上前很謙恭地說道”“煩勞通稟你家主人一聲,就說前往月支國的使者了溥榮大人求見。”

“使君少待,小人這就去告知主人。”童兒進去片刻就出來道,“主人請使君大人到廳中敘話。”

溥榮讓一干人等在外等候,只帶伯父、縣令進了廳堂。環顧室內,除了靠牆的書架上堆滿了書籍外,其他陳設都十分簡樸。可撫琴者卻是年約五十的漢子,說起話來中氣十足,聲若洪鐘。

“在下在此等候使君多時了。”

溥榮心中暗暗吃驚,忙上前參拜道:“敢問此處可是建平候之居所?”

中年漢子道:“此外正是家父頤養天年、潛心守靜之處。區區茅舍,雖說簡陋,卻遠離俗塵。”

溥榮作揖道:“在下在故鄉時曾聽祖父講過,建平侯諫言定都長郡安陵,首倡與大匈西關和親,受命徒雍州豪強十萬於博羅縣,功在社稷。今在下上奉皇命,出使月支國,欲聆聽先輩教誨,故冒昧打擾,不勝惴惴。”

漢子目光中掠過依稀惆悵,嘆息道:“家父已於三年前先逝了。”

溥榮結顫了顫,臉上流露出幾許失落。但既然來了,也許還能從這兒獲取一些關於大匈西關的風土人情。隨後他大略介紹了持節西行的原因,漢子開始還平靜地傾聽,及至聽到皇上將坐騎賜予溥榮時,他就再也無法平靜了。

“當年家父之所以力主和親,除了和親睦鄰,以求百姓免遭塗炭。可是,他那時最遠也就只到了塞北漠的大匈西關。今使君負命西行,何止萬里,可見當今皇上的目光遠在祖先之上啊!”

眼前這位年輕的使者,器宇不凡,目光,讓中牟漢子想起父親當年一言興大吳、壯懷睦邦交的往事,他終於領悟到父親彌留之際的預見是何等的深邃。

那一天,童子來告,說老爺病重。他匆匆趕回家中,父親已是奄奄一息。他強撐著說道”“兒啊!為父親將去見先皇,只因有重託與你,才苟延以待。”說著,他要童子從靠窗的匣內拿出一卷一一絹軸,緩緩展開道:“這是當年家父出使大匈西關時秘密繪製的《大匈西關地勢圖》原希望在與大匈西關的交往中有所用途,不想數十年過去,心願未了,人已逝去矣。今贈予使君,或許有些用處。”

捧著地圖,溥榮望著面前的漢子,一時萬千感慨湧上心頭:“先生兩代,忠於大吳,其情感天動地。先生若有志於大吳與大匈西關邦交,何不隨在下西去,以了先輩心願?”

漢子搖了搖頭道:“家父臨終有言,宦海險惡,要在下守著這山,淡泊一生。在下不可違背家父遺願,更不願遠走他鄉,讓家父在此孤守青山。”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