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武御帝> 第六章:獨尊儒,議國是(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章:獨尊儒,議國是(1) (1 / 4)

這是武帝二年十月的日子。

吳朝,以十月為一年之始,可是這並沒有給趙雲一點新歲的歡喜。

長郡安陵籠罩在一片蕭瑟之下,灰色的雲在天空中點綴出冷清的色調,偶爾有大鵬雁從空中飛過,悠長的鳴唱與賣炭老頭的叫聲交織在一起,在馳道旁邊的垂柳枝頭久久迴旋。

回望秋日的長郡,眼裡已佈滿了惆悵。趙雲站在十字路口抬眼眺望,馳道像一條金色的錦帶,伸向遠方。

他有些失落,在聽到皇上詔令夭下舉賢,並且要親自策問的訊息後,他十分振奮,以為報國的機會來到了。

就在月初,朝野矚目的殿試在長樂宮前殿舉行。賢良們雲集長郡,盛況空前,他們翹首期待的量才任官終於開始了。

它預示著從此將誕生一個與“貧門出將”具有同等分量的選才制度,大家都為之振奮。當華碩把皇上擬定的題目一一傳遞到大家手中的時候,趙雲真正感覺生命的春天到來了。

那殿試是多麼精彩啊!皇上在“制”中所體現的“永惟朝廷萬事之基,憂懼有缺”的虛懷若谷,表達對賢良們“精心致思,朕垂聽而問焉”的求賢若渴。

皇上在殿試中提及了許多問題,比如:如今當下朕應如何變法振興社稷?災異之變是上天對皇權的制裁嗎?面對這些尖銳問題,趙雲不僅領略到皇上的胸襟,更感到了終遇知音的激動。他沒有絲毫猶豫,洋洋灑地寫了數千字的策對呈送給皇上,他自信策對很對皇上的心思。

還沒有容得上他喘息,皇上的第二道策問就下來了。皇上把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提到賢良們的面前。

皇上在策對竹簡中提到,為何同樣的為王之道,有人垂拱而治,為何同樣的刑罰,為什麼在先曹時代可以收到囹圄空虛的奇效,而到了五代時期,卻竟“死者甚眾,刑者相望”呢?

皇上這道策問對那些食古不化者表示了明顯的不滿,認為他們雖然言世務卻不能解決現實問題;雖然稽古溯源,卻都是些無用的東西。皇上要賢良們只管“明悉指略,切磋究之。”

這是何意?原來是皇上要賢良們不必畏懼那些居於高位,惟無為而冶之學而是從者的態度,只管敞開心扉,直言進諫。

趙雲受到了極大鼓舞,在第二道策對中,他不再回避現實,直言不諱地指出皇上雖效法先王“親耕籍田,以農為先”,但百姓卻沒有感受到皇上的苦心,這些事情沒有被百姓所理解,而他們不理解的原因就在於教育的荒疏。

趙雲在策對中提到,不重視教育而希望得到賢者,就如同一塊玉,不對它進行雕琢,卻希望它光彩熠熠一樣。他懇請皇上興辦大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這樣就不愁天下英才不可得了。朝廷也不必把選才目光侷限在官宦子弟、富豪子弟之中。

皇上所憂慮的廉恥混亂,賢愚混淆,正是因為不能選賢任能而造成的積弊。他認為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實行賢能為上,量才任官,錄德定位的政策。

策對遞上以後,趙雲已是大汗淋漓了,他有些後怕,擔心皇上不能讀懂他的良苦用心,甚至誤解他的一片忠誠。

然而,當趙雲接到第三道策問的時候,他情不自禁地在心底感嘆皇上的聖明,因為他從皇上的策問中讀出了“虛心以改”四個字。皇上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說話繞彎子,要他直指要害!

趙雲頓時感到了自己的淺陋和狹隘。在第三篇對策中,他不但就皇上提出的問題做了回答,而且把問題集中到皇上最關心的因革損益上來,他提出了“天下之學,獨尊儒術”的建議。在這篇策對中,趙雲還隱藏了一個別人不易察覺的秘密,就是他希望透過策對進入三公行列,雖然在文字上他一再表明自己缺乏三公的經驗和才能。但他相信皇上會看出其中的意思。

但是,當任命的詔書下來後,他並沒有像所期待的那樣留在皇上身邊,而是做了雍州王相。而同時接受策問的劉海、王綰卻做了京官。

趙雲內心很清楚,隨著霍信、李緯、王綰等人的任命,標誌著“天下之學,獨尊儒術”的諫言已獲得皇上認可。至於是什麼原因讓皇上將自己冷落到一邊,他說不清楚,也不敢去打探。他只有打點行裝,鬱郁登程。臨行前,他多麼想借向皇上辭行的機會,把對大吳的一片赤誠悉數捧出。可皇上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只是讓宰相霍信傳來他的旨意。要他在雍州盡責盡力,安一方百姓。

策問帶來的喜悅已經遠去,而他面臨的是跋山涉水。現在,御史大夫王綰、中大夫劉海在朝陽路外的送別亭設宴為他餞行。

憑欄望去,長樂宮外的沖積平原一片蕭瑟,落葉漫道,淡淡的霧靄擋住了趙雲遠眺的視線。

此去天各一方,何時才能回到長郡,他一片茫然。接過劉海的送別酒,他的心頓時碎了,話音中帶了悽婉的哽咽。同是賢良,同答策問,命運卻如此天壤之別,他真不知道該怎樣才能表達此刻的心境。

“在下此去,定不負聖命。只是家小兒在長郡,還請二位關照,在下在這裡先謝過二位大人了。”趙雲說著,獻拱手作捐了。

王綰和劉海慌忙上前扶起趙雲,王綰道:“趙兄言重了。論起才學,王綰不敢望趙兄項背。劉大人身設朝廷重任,嫂夫人和賢侄就由我照顧吧。王綰只盼趙兄在雍州大展雄才,早日回京。”

“如此,在下就上路了。”趙雲再拜了拜兩位同僚,遂上了車駕。馭手一聲鞭響,那馬蹄霎時在東去路上敲出“噠噠噠”的節奏聲。

送走了趙雲,王綰和劉海沉默了好一陣子,情緒才慢慢恢復過來,他們開始討論設大明堂的規劃。多日來,王綰系統地閱讀了《上古考工記》。按照禮制,大明堂是當年先帝宣明政教和舉行朝會、祭祀、慶賞、選士、養老、教學等大典的場所。明堂共分九室,一室四戶八牖。

他據此要白馬寺繪了工程圖,但是皇上看了還覺不滿意。一天,霍武把他和劉海召到宣政殿,言清詞明地對他倆道:“霍室的大明堂要體現崇儒的意圖,要有大吳的氣魄,展示大吳的威儀。”

根據皇上的旨意,王綰要白馬寺做了修改。最後,皇上審定的方案為上圓下方,九室八窗四闥十二重。九室法九州,八窗法八方,十二重法十二月。

狩獵前四天,霍武親帶霍信、王綰、劉海勘測了堂址,要求大明堂建在長郡司馬門以東,朝陽門以西。霍武當時就要督促白馬寺加緊實施,要求在十月朝覲時,儒生能在這裡講授《上古四經六書》。

現在,王綰帶著劉海策馬來到了未來的大明堂堂址上。工匠們見兩位大臣前來視察,立即打起精神。

他們圍著堂址轉了一圈後,劉海興奮地說道:“在下大體目測了一下,堂丈一百四十丈,比先曹的大明堂大了不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